“电影皇后”胡蝶的情感故事(9)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胡蝶看见中华电影学校在招生,就赶去报考。胡蝶别出心裁地梳了一个横S发型,在左襟别了一朵大花,长坠耳环叮咚挂在耳朵上,身上是长裙圆角短袄,在两千多个报考者中,胡蝶那一身打扮特别吸引人的眼球。
考官陈寿荫、洪深等人,给了她高分。陈寿荫甚至这样评价她:“喜怒哀乐似乎信手拈来,收放自如毫无雕凿痕迹,亭亭玉立之中透着一股大家闺秀的风范。”
延伸阅读:成功背后的勤奋
胡蝶戏路多变,演妓女、教师、阔小姐、农妇和慈母等角色,甚至一人分饰两角,都演得各如其人。这一切成功的获得,她在荧幕背后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接到剧本,她就沉浸到角色中。每天开工演戏,她总是最早到的演员;导演编剧说戏时,她听得十分认真。拍电影《狂流》时,长期生活在城市的胡蝶特意跑到江浙一带的农村,去看乡下女人如何生活,用心揣摩她们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和日常劳动;拍电影《永远的微笑》时,她跑到南京孔夫子庙,实地体察歌女的真实生活。
延伸阅读:和张学良跳舞的传言
〈〈自由花〉〉剧照
1931年9月,胡蝶到北平拍外景。小报记者报道,“9·18”之夜,东三省沦陷的危难时刻,她正陪着张学良在灯红酒绿下翩翩起舞。
消息传来,辛亥革命元老马君武想当然地写了《哀沈阳》的两首“感时近作”: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胡蝶十分气愤,她根本不认识张学良。她登报辟谣,以正视听。
延伸阅读:和张学良跳舞的传言
1931年9月,胡蝶到北平拍外景。小报记者报道,“9?18”之夜,东三省沦陷的危难时刻,她正陪着张学良在灯红酒绿下翩翩起舞。
消息传来,辛亥革命元老马君武想当然地写了《哀沈阳》的两首“感时近作”: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上海《时事新报》刊出了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作的诗,一时流言纷至。
此时,胡蝶正随着“明星”公司在北平拍摄《自由之花》的外景,气愤的市民拥到片场,声讨胡蝶“红颜祸国”。胡蝶返回上海后,立即在《申报》上刊登“启事”辟谣。张石川、洪深、龚稼农等“明星”公司的演职员们也在报上为她作证。
考官陈寿荫、洪深等人,给了她高分。陈寿荫甚至这样评价她:“喜怒哀乐似乎信手拈来,收放自如毫无雕凿痕迹,亭亭玉立之中透着一股大家闺秀的风范。”
延伸阅读:成功背后的勤奋
胡蝶戏路多变,演妓女、教师、阔小姐、农妇和慈母等角色,甚至一人分饰两角,都演得各如其人。这一切成功的获得,她在荧幕背后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接到剧本,她就沉浸到角色中。每天开工演戏,她总是最早到的演员;导演编剧说戏时,她听得十分认真。拍电影《狂流》时,长期生活在城市的胡蝶特意跑到江浙一带的农村,去看乡下女人如何生活,用心揣摩她们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和日常劳动;拍电影《永远的微笑》时,她跑到南京孔夫子庙,实地体察歌女的真实生活。
延伸阅读:和张学良跳舞的传言
〈〈自由花〉〉剧照
1931年9月,胡蝶到北平拍外景。小报记者报道,“9·18”之夜,东三省沦陷的危难时刻,她正陪着张学良在灯红酒绿下翩翩起舞。
消息传来,辛亥革命元老马君武想当然地写了《哀沈阳》的两首“感时近作”: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胡蝶十分气愤,她根本不认识张学良。她登报辟谣,以正视听。
延伸阅读:和张学良跳舞的传言
1931年9月,胡蝶到北平拍外景。小报记者报道,“9?18”之夜,东三省沦陷的危难时刻,她正陪着张学良在灯红酒绿下翩翩起舞。
消息传来,辛亥革命元老马君武想当然地写了《哀沈阳》的两首“感时近作”: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上海《时事新报》刊出了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作的诗,一时流言纷至。
此时,胡蝶正随着“明星”公司在北平拍摄《自由之花》的外景,气愤的市民拥到片场,声讨胡蝶“红颜祸国”。胡蝶返回上海后,立即在《申报》上刊登“启事”辟谣。张石川、洪深、龚稼农等“明星”公司的演职员们也在报上为她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