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武汉大学博士杨志高疑因论文难通自杀身亡(4)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邻居对杨志高的突然离去表示惋惜。
【讲述】
8年论文不过关 博士自述毕业压力
尽管博士论文一次没通过,但没必要走极端,因为博士毕业不是唯一目标,调整心态适应环境也非常重要。——冯先生
“博士论文难通过,读个七八年是正常现象。”昨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张继涛对记者说,博士这个群体既要承受身心劳累,还要面临情绪上的迷茫,压力的确很大。
张继涛说,博士分全日制博士生和在职博士生两种。正常情况下,4年可以拿到学位,但也有不少人读了七八年还没毕业。这种煎熬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
攻下博士学位有很多硬性指标,除毕业论文外,还需要在一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表一定篇数的论文。张继涛称,他的一个朋友在武大读历史学博士,已经8年了,还不能毕业,最后只能被迫放弃。“主要是学术研究不过关,论文达不到要求。”
从武汉大学生科院毕业的博士冯先生昨日告诉记者,博士面临的压力确实比较大,来自家庭的、学习上的,还有工作上的,“还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
冯先生说,他读完博士也花了5年时间,在SCI上发表文章后,于2007年才毕业。“理工类博士的标准是很高的,必须要在SCI上发表论文,才能参加答辩被准许毕业。不然,就拿不到博士学位。”

武汉大学博士杨志高疑因论文难通自杀身亡


冯先生对杨志高的离去表示非常痛心。他说,导师一般都会带不少的博士生,不少博士生都没能得到锻炼机会,或者没有得到导师的更多关照,以致迟迟难以取得研究成果。
此外,博士一般每月只有400元的补贴,导师会根据博士的表现,每月另给200元钱,一个月也就600元钱。而不少博士要么结婚了,要么考虑工作,只能够维持基本生活,这导致博士生有时候生存压力很大,有一些人也因此精力分散了,不能专心去好好做研究。
冯先生认为,尽管博士论文一次没通过,但没必要走极端,因为博士毕业不是唯一目标,调整心态适应环境也非常重要。“我也有很多烦恼,面临着很多压力。”冯先生说,他感到压力很大时,就去找同学踢球,一起聚会聊天,来释放压力。
【心理专家】
高知群体更易产生自杀情绪
对于杨志高的自杀行为,湖北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严梅福表示,博士生压力大,引发心理的问题在全国都不鲜见,应该引起重视。
严梅福说,他经常会接到一些压力过大的博士生求助,为他们做心理咨询。有一位华科大博士生,向某杂志投稿两年都没能发表,一提起这件事就痛哭流涕,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武汉大学博士杨志高疑因论文难通自杀身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