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务院总理黄菊自杀事件内幕 黄菊自杀真实内幕(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黄菊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四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2006年2月22日,香港《南华早报》报导黄菊于该年1月下旬后,因患上胰腺癌而需入院治疗。政协会议发言人吴建民证实黄菊住院,但并未说明其所患是何疾病。有认为外间报道把胰腺炎误传为胰腺癌。在“失踪”期间,他偶有通过给某些活动“发贺信”,有人认为是为了显示其仍在位。2006年6月5日,黄菊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再次露面[3],但至11月在上海会见以任志刚为团长 的香港银行公会访问团以后,黄菊再度没有公开露面,香港《动向》杂志2006年11月号上发表政治局在10月24日对黄“留职休养”之决定,但未得到官方证实。2007年3月7日,他脸带病容出席两会上海代表团会议,这是他最近一次的公开露面,此后一直在上海就医,4月中旬病情突然加重,被安排至北京治疗。
2007年5月9日,英国《泰晤士报》误报,黄菊在该日凌晨因胰腺癌于解放军301医院去世。19时左右,凤凰卫视亦以滚动字幕的方式报道黄的死讯,但在一小时后撤销报道并致歉。19时30分左右,路透社引述国务院新闻办发言人称,有关“黄菊病逝”报道全无根据。而香港《明报》报道有消息称,黄留医的解放军301医院西南小楼已完全封闭。而中国大陆网站亦接到国务院新闻办指示:“(对有关黄之消息)一律等新华社通稿,在网站首页摆放的位置参照新华网;不开新闻跟帖,不互动,不做专题,不讨论,只发单条新闻。”5月31日,明报再报道黄已转至北京医院,但已接近弥留状态;但之前几天(5月28日),黄仍被上海市党代表大会选为十七大代表。而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引述当天(5月31日)面见黄菊者透露,黄仍在解放军301医院,并没有转院。
2007年6月2日早上6:30,新华社稿公布[4]:“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6月2日2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2007年6月5日9时,黄菊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其他在世的中共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均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此外,前中共领导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等人亦出席告别仪式。
黄菊同志原籍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1938年9月28日出生于上海市。1944年至1950年9月,在浙江嘉善益善小学、启东小学读书,1950年9月至1956年9月,在浙江嘉善一中、嘉兴一中读书。1956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1963年5月在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参加工作。黄菊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党,刻苦学习,追求进步,矢志报国。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5月至1967年3月,黄菊同志在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先后任动力车间技术员、铸钢车间技术员、厂长秘书。1967年3月至1977年12月,任上海中华冶金厂动力车间技术员、车间党支部副书记。他踏实工作,刻苦钻研,积极参与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可控硅电炉自动配电装置,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熔炼时间,提高了钢水质量。他还从理论上总结了小容量电炉变压器大电流超功率运行的经验,并编写了《小电炉变压器超功率运行》一书,这方面的技术革新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和采用。“文化大革命”期间,黄菊同志受到冲击,但他没有动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相信组织,坚持原则,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2006年2月22日,香港《南华早报》报导黄菊于该年1月下旬后,因患上胰腺癌而需入院治疗。政协会议发言人吴建民证实黄菊住院,但并未说明其所患是何疾病。有认为外间报道把胰腺炎误传为胰腺癌。在“失踪”期间,他偶有通过给某些活动“发贺信”,有人认为是为了显示其仍在位。2006年6月5日,黄菊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再次露面[3],但至11月在上海会见以任志刚为团长 的香港银行公会访问团以后,黄菊再度没有公开露面,香港《动向》杂志2006年11月号上发表政治局在10月24日对黄“留职休养”之决定,但未得到官方证实。2007年3月7日,他脸带病容出席两会上海代表团会议,这是他最近一次的公开露面,此后一直在上海就医,4月中旬病情突然加重,被安排至北京治疗。
2007年5月9日,英国《泰晤士报》误报,黄菊在该日凌晨因胰腺癌于解放军301医院去世。19时左右,凤凰卫视亦以滚动字幕的方式报道黄的死讯,但在一小时后撤销报道并致歉。19时30分左右,路透社引述国务院新闻办发言人称,有关“黄菊病逝”报道全无根据。而香港《明报》报道有消息称,黄留医的解放军301医院西南小楼已完全封闭。而中国大陆网站亦接到国务院新闻办指示:“(对有关黄之消息)一律等新华社通稿,在网站首页摆放的位置参照新华网;不开新闻跟帖,不互动,不做专题,不讨论,只发单条新闻。”5月31日,明报再报道黄已转至北京医院,但已接近弥留状态;但之前几天(5月28日),黄仍被上海市党代表大会选为十七大代表。而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引述当天(5月31日)面见黄菊者透露,黄仍在解放军301医院,并没有转院。
2007年6月2日早上6:30,新华社稿公布[4]:“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6月2日2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2007年6月5日9时,黄菊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其他在世的中共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均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此外,前中共领导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等人亦出席告别仪式。
黄菊同志原籍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1938年9月28日出生于上海市。1944年至1950年9月,在浙江嘉善益善小学、启东小学读书,1950年9月至1956年9月,在浙江嘉善一中、嘉兴一中读书。1956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1963年5月在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参加工作。黄菊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党,刻苦学习,追求进步,矢志报国。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5月至1967年3月,黄菊同志在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先后任动力车间技术员、铸钢车间技术员、厂长秘书。1967年3月至1977年12月,任上海中华冶金厂动力车间技术员、车间党支部副书记。他踏实工作,刻苦钻研,积极参与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可控硅电炉自动配电装置,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熔炼时间,提高了钢水质量。他还从理论上总结了小容量电炉变压器大电流超功率运行的经验,并编写了《小电炉变压器超功率运行》一书,这方面的技术革新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和采用。“文化大革命”期间,黄菊同志受到冲击,但他没有动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相信组织,坚持原则,坚守在工作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