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辉为何被开除党籍 李登辉比蒋经国贡献更大 最新【图】(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1975年“终身独裁官”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接替父亲掌握台湾大权,并在1978年“守孝三年”后成为“终身独裁官”。蒋经国晚年意识到民主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逆转”,在1986年9月抛出“解除戒严令”、“开放党禁报禁”的政治讲话,随即主要由新闻记者和维权律师组成的“民主进步党”正式成立成立。蒋经国关键时刻不是“引蛇出洞、聚而歼之”而是“审时度势、顺水推舟”,默许“民主进步党”的合法存在,从而迈出了“民主宪政”的关键一步。
1988年1月蒋经国病逝,将一个“有民主承诺无民主实践”的“烂摊子”交给李登辉。蒋经国不是在自己秉政初期推行“民主新政”,而是在临终时留下“民主遗嘱”,显然是是一种“策略”,一方面保证自己的“民主之父”地位,,另一方面把艰难的“民主建设”重任留给后人——我死后哪管它政治纷争?蒋经国不是利用自己崇高的威望肃清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障碍,而是将难题留给威望明显不足的后人,从而让李登辉承担了民主改革的混乱成本。
李登辉继任“独裁官”以后,1991年4月废除“戡乱条款”停止法外用权,1992年5月废除“内乱罪”停止迫害民主异见人士,1994年“省长直选”,1996年“总统直选”,最终完成了台湾从“宪法”到“宪政”的历史转变。如果说蒋经国是一位“精明”的独裁者,一生抓住独裁权利不放直到临终时为了博取死后英名留下“民主遗嘱”,那么李登辉则是“心直口快”的实干家,将蒋经国的“政治理想”变成了“政治现实”。由于缺乏民主经验,李登辉留下了不少政治污点甚至政治骂名,但正是李登辉避免了蒋经国的民主遗嘱沦为民主秀,比起在生时不愿意放弃独裁权力的蒋经国而言,显然李登辉更伟大。
蒋经国通过1979年“美丽岛事件”血腥镇压了台湾民主维权运动,表明他不愿意他人分享自己的独裁权力。不过,台湾民主维权人士却通过“美丽岛事件”与“死磕派律师”结成了政治联盟,从而将一场反对国民党的政治运动改造成要求兑现宪法承诺的法律运动,这不仅使得台湾民主维权走向规范化和政党化,而且使得“民主进步党”逐渐从知识分子主导的“反党”团体改组成维权律师主导的“护法”团体,湖南在线,他们不再要求推翻国民党,而是要求兑现宪法承诺由人民来决定谁来上台执政。如果说蒋经国默许“民主进步党”未经批准“擅自”成立是关键一步,那么李登辉通过“废除恶法”和“民主直选”把“民主进步党”吸引到体制内变成守护台湾利益的“忠臣反对党”,民国《宪法》则成为两党的“共同信条”。
1988年1月蒋经国病逝,将一个“有民主承诺无民主实践”的“烂摊子”交给李登辉。蒋经国不是在自己秉政初期推行“民主新政”,而是在临终时留下“民主遗嘱”,显然是是一种“策略”,一方面保证自己的“民主之父”地位,,另一方面把艰难的“民主建设”重任留给后人——我死后哪管它政治纷争?蒋经国不是利用自己崇高的威望肃清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障碍,而是将难题留给威望明显不足的后人,从而让李登辉承担了民主改革的混乱成本。
李登辉继任“独裁官”以后,1991年4月废除“戡乱条款”停止法外用权,1992年5月废除“内乱罪”停止迫害民主异见人士,1994年“省长直选”,1996年“总统直选”,最终完成了台湾从“宪法”到“宪政”的历史转变。如果说蒋经国是一位“精明”的独裁者,一生抓住独裁权利不放直到临终时为了博取死后英名留下“民主遗嘱”,那么李登辉则是“心直口快”的实干家,将蒋经国的“政治理想”变成了“政治现实”。由于缺乏民主经验,李登辉留下了不少政治污点甚至政治骂名,但正是李登辉避免了蒋经国的民主遗嘱沦为民主秀,比起在生时不愿意放弃独裁权力的蒋经国而言,显然李登辉更伟大。
蒋经国通过1979年“美丽岛事件”血腥镇压了台湾民主维权运动,表明他不愿意他人分享自己的独裁权力。不过,台湾民主维权人士却通过“美丽岛事件”与“死磕派律师”结成了政治联盟,从而将一场反对国民党的政治运动改造成要求兑现宪法承诺的法律运动,这不仅使得台湾民主维权走向规范化和政党化,而且使得“民主进步党”逐渐从知识分子主导的“反党”团体改组成维权律师主导的“护法”团体,湖南在线,他们不再要求推翻国民党,而是要求兑现宪法承诺由人民来决定谁来上台执政。如果说蒋经国默许“民主进步党”未经批准“擅自”成立是关键一步,那么李登辉通过“废除恶法”和“民主直选”把“民主进步党”吸引到体制内变成守护台湾利益的“忠臣反对党”,民国《宪法》则成为两党的“共同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