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未破悬案之杭州女尸案(图)(12)(20)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小雁塔及其古钟即“雁塔晨钟”列入“关中八景”。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
日前,来自中国、比利时、日本、斯洛文尼亚等国家的近80名专家在西安举办的“小雁塔抗震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关于小雁塔考古修复、抗震能力、古塔纠偏等问题。流传甚广的小雁塔“不倒翁”说、“三裂三合”的神奇传闻遭到了部分专家的质疑。
小雁塔坐落于西安市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始建于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是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作,也是唐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300多年间经历数十次大、小地震考验而不倒不斜,其挺拔秀丽的身姿和良好的抗震性能,被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
西安在历史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小雁塔自建成以来,陕西关中发生4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包括发生于1556年的陕西华县8.3级特大地震,小雁塔危而不圮,旷古罕见。尤其“三裂三合”的传说历经不衰,最早的记载是明朝嘉靖30年(1551年)王鹤的题刻,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中国民间有谚云“动乱之年塔缝开,大治之年塔缝合”,一些观点认为是基于如同实心锅状的地基,所以小雁塔好似“不倒翁”一般,能屹立千年而不倒不斜。
研讨会上,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研究员张全民公布了上世纪60年代和2003年关于小雁塔塔基考古成果,为首次正式对外系统发布。
考古成果分为地基、基台和地宫三部分:小雁塔地基夯土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89.7米,南北长88.5米。地宫底部铺砖下皆为夯土,厚度超过3.8米。夯土底部有人为铺垫的碎石,十分坚硬,难以穿透。关于小雁塔地基的形制结构,有阶梯型、直线型(方形基坑,底为四周浅、中间深的斜坡状)、弧线型(即锅底形,方形基坑,底呈圆弧状),其中锅底说虽最为流行,但是根据现代地基与基础工程理论,前两种假设型式更加合理。
张全民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以“阶梯型”否认了“锅底说”,他指出,四周浅、中间深、四周呈台阶形向塔心逐层加深是小雁塔神奇而独特的地基形制,但这种地基并非是小雁塔的独创。这种形制在中国古代墓葬的修建中已广泛开挖使用,作为古塔这样的大型建筑采用此形制却是十分罕见的。在唐长安城延平门、大明宫丹凤门的发掘过程中,通过对唐长安城墙、大明宫宫墙的解剖,可见台阶形夯土地基。仅从小雁塔地基的修建来说就是一个创举,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宽广坚实的台阶形地基可以作为解释小雁塔历经70余次大地震、三裂三合、屹立千年而不倒传奇的重要依据。
日前,来自中国、比利时、日本、斯洛文尼亚等国家的近80名专家在西安举办的“小雁塔抗震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关于小雁塔考古修复、抗震能力、古塔纠偏等问题。流传甚广的小雁塔“不倒翁”说、“三裂三合”的神奇传闻遭到了部分专家的质疑。
小雁塔坐落于西安市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始建于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是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作,也是唐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300多年间经历数十次大、小地震考验而不倒不斜,其挺拔秀丽的身姿和良好的抗震性能,被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
西安在历史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小雁塔自建成以来,陕西关中发生4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包括发生于1556年的陕西华县8.3级特大地震,小雁塔危而不圮,旷古罕见。尤其“三裂三合”的传说历经不衰,最早的记载是明朝嘉靖30年(1551年)王鹤的题刻,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中国民间有谚云“动乱之年塔缝开,大治之年塔缝合”,一些观点认为是基于如同实心锅状的地基,所以小雁塔好似“不倒翁”一般,能屹立千年而不倒不斜。
研讨会上,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研究员张全民公布了上世纪60年代和2003年关于小雁塔塔基考古成果,为首次正式对外系统发布。
考古成果分为地基、基台和地宫三部分:小雁塔地基夯土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89.7米,南北长88.5米。地宫底部铺砖下皆为夯土,厚度超过3.8米。夯土底部有人为铺垫的碎石,十分坚硬,难以穿透。关于小雁塔地基的形制结构,有阶梯型、直线型(方形基坑,底为四周浅、中间深的斜坡状)、弧线型(即锅底形,方形基坑,底呈圆弧状),其中锅底说虽最为流行,但是根据现代地基与基础工程理论,前两种假设型式更加合理。
张全民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以“阶梯型”否认了“锅底说”,他指出,四周浅、中间深、四周呈台阶形向塔心逐层加深是小雁塔神奇而独特的地基形制,但这种地基并非是小雁塔的独创。这种形制在中国古代墓葬的修建中已广泛开挖使用,作为古塔这样的大型建筑采用此形制却是十分罕见的。在唐长安城延平门、大明宫丹凤门的发掘过程中,通过对唐长安城墙、大明宫宫墙的解剖,可见台阶形夯土地基。仅从小雁塔地基的修建来说就是一个创举,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宽广坚实的台阶形地基可以作为解释小雁塔历经70余次大地震、三裂三合、屹立千年而不倒传奇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