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在婚外情人床上发现陌生丝袜(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从新婚的第一夜开始,我就再也没有从他那里感觉过幸福”
江姐中等个子,皮肤白皙,弯弯的嘴角挂着浅浅的笑;眼睛虽不大,但一种欲隐还现的迷茫和忧郁使之显得与众不同;剪裁得体的黑色套裙勾勒着她依然保持得很好的身材。我估计她只有四十七八岁左右,但她说她已经50多岁了,再过一年就退休。她还告诉我,她大学时是读历史的,毕业至今一直在我市的一家企业工作,这家企业以前还可以,但如今“只剩几口气”。我说看您保养得这么好,日子过得不错吧?她叹了口气,说:“外貌会骗人,人间多少冷暖,只有心知。”然后,她好像就不想说话了,把头扭向窗外,一边注视着街上的车水马龙,一边不停地转动着手中的茶杯。我也沉默着,等她重新开口——
我与我先生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断断续续交往了一年多就结婚了。在外人看来,我那个家应该是不错的,先生也是江门人,毕业于上海的一所大学,学的是化工,长得一表人才,有人甚至夸张地说他有点像著名电影演员王心刚。我有个女儿,已大学毕业了。我也觉得像我这样的家庭结构没理由不幸福,可事实上,从新婚的第一夜开始,我就再也没有从他那里感觉过幸福。许许多多的时候,他都只想着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我有时很困惑:一个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他觉得自己的条件好,就可以这样自私呢?更让我失望的是,他没什么事业心,从不钻研业务,总是那副“过得去就可以”的样子。一个大男人,不好好干点事,像什么话?他还因为一些事情打过我。你说,一个男人打了你,你还得与他同床共枕,什么滋味?不过,说真的,尽管我对他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但我从来没想过要离婚,我是个传统的女人,要为面子和女儿着想,而且,那个年代也跟现在不同,人们的观念还是比较保守。
“可是,‘鞋子’不合脚是很难受的,您不觉得吗?”对婚姻,我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忍不住打断了她的叙述。
“我可以把鞋后跟踩下来再穿,这样好过没鞋子,对不对?”
“20年前,有一棵树开花了”
我感觉到,江姐在叙述家庭和先生的时候,显得有点“冷”,这跟我原来的判断不同。我正惊诧于她的理性,她突然又说了一句:“20年前,有一棵树开花了,我对‘鞋’的想法,就变了。”
我屏息听她倾述——
20年前,我才34岁,我女儿才5岁。那个夏天异常炎热,我被当时效益还很好的公司派到北京学习,时间是半个月,地点在北京国防大学内的一个招待所。那地方虽然离市中心比较远,但到处绿树成荫。我当时正猛读英语,想考研究生。每天上午上课前和吃完晚饭后,我都会戴着耳机,一个人漫步在林荫道上听英语磁带。有一天傍晚——对了,是学习开始后的第四天的傍晚,我正听磁带,有一个中年男子走前来跟我打招呼,他就是林。
江姐中等个子,皮肤白皙,弯弯的嘴角挂着浅浅的笑;眼睛虽不大,但一种欲隐还现的迷茫和忧郁使之显得与众不同;剪裁得体的黑色套裙勾勒着她依然保持得很好的身材。我估计她只有四十七八岁左右,但她说她已经50多岁了,再过一年就退休。她还告诉我,她大学时是读历史的,毕业至今一直在我市的一家企业工作,这家企业以前还可以,但如今“只剩几口气”。我说看您保养得这么好,日子过得不错吧?她叹了口气,说:“外貌会骗人,人间多少冷暖,只有心知。”然后,她好像就不想说话了,把头扭向窗外,一边注视着街上的车水马龙,一边不停地转动着手中的茶杯。我也沉默着,等她重新开口——
我与我先生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断断续续交往了一年多就结婚了。在外人看来,我那个家应该是不错的,先生也是江门人,毕业于上海的一所大学,学的是化工,长得一表人才,有人甚至夸张地说他有点像著名电影演员王心刚。我有个女儿,已大学毕业了。我也觉得像我这样的家庭结构没理由不幸福,可事实上,从新婚的第一夜开始,我就再也没有从他那里感觉过幸福。许许多多的时候,他都只想着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我有时很困惑:一个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他觉得自己的条件好,就可以这样自私呢?更让我失望的是,他没什么事业心,从不钻研业务,总是那副“过得去就可以”的样子。一个大男人,不好好干点事,像什么话?他还因为一些事情打过我。你说,一个男人打了你,你还得与他同床共枕,什么滋味?不过,说真的,尽管我对他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但我从来没想过要离婚,我是个传统的女人,要为面子和女儿着想,而且,那个年代也跟现在不同,人们的观念还是比较保守。
“可是,‘鞋子’不合脚是很难受的,您不觉得吗?”对婚姻,我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忍不住打断了她的叙述。
“我可以把鞋后跟踩下来再穿,这样好过没鞋子,对不对?”
“20年前,有一棵树开花了”
我感觉到,江姐在叙述家庭和先生的时候,显得有点“冷”,这跟我原来的判断不同。我正惊诧于她的理性,她突然又说了一句:“20年前,有一棵树开花了,我对‘鞋’的想法,就变了。”
我屏息听她倾述——
20年前,我才34岁,我女儿才5岁。那个夏天异常炎热,我被当时效益还很好的公司派到北京学习,时间是半个月,地点在北京国防大学内的一个招待所。那地方虽然离市中心比较远,但到处绿树成荫。我当时正猛读英语,想考研究生。每天上午上课前和吃完晚饭后,我都会戴着耳机,一个人漫步在林荫道上听英语磁带。有一天傍晚——对了,是学习开始后的第四天的傍晚,我正听磁带,有一个中年男子走前来跟我打招呼,他就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