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情:我们相爱却都离不开家庭(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高二下半学期,由于文理科分班,我和猛成了同班同学。我们文科班有70多人,除十几个男生外,全是女孩。随着高考气息的日渐浓重,在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的严厉督导下,班里自然而然地划分成两个阵营:努力学习,意欲金榜高中的;不爱读书,只想混毕业的。我和猛就分属不同的区域。我的家教极严,考大学是志在必得。而猛呢,也乐得每天抛开枯燥的书本,和同龄的男孩玩球嬉闹。我相信在老师眼里,我和他,如此泾渭分明的好学生和坏学生,居然能彼此吸引,实在是太荒唐的事。
坐在我后面的猛喜欢问我英语方面的难题,而我到现在也同样清楚地记得高中时猛的模样:高高瘦瘦,经常穿一件淡黄的滑雪衫和一条泛白的牛仔裤。也许就是那时,我们开始暗暗在心里种下了对方的身影。只是,作为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父母一向对我管教很严,他们根本不允许我把精力用在感情上,在他们眼里,早恋的可怕程度无异于洪水猛兽。
高考成绩出来了,我以很高的分数考上一所著名的军校。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我去高中时的班主任家,在那里,我遇见了几个同学,其中就有猛。也许在他眼中,一袭军装的我多少让他觉得陌生了。后来他要去我的通信地址,之后我们开始了漫长的信件往来。信里我们无话不谈,他讲述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而我也会告诉他独在异乡求学的孤单和绿色校园的点点滴滴。我们就像两只躲在屋檐下避雨的小刺猬,既想挤靠在一起取暖,又害怕对方刺伤了自己。不管是我还是猛,都很清楚:彼此身份的差距造成了我们既亲密又客气、既热情又疏离的微妙关系。当时我是一名军校大学生,而猛还在社会上游逛。
再后来,猛去了一家工厂上班,我毕业后则被分配到北京远郊的一个部队,我们的通信变得稀疏起来。我的工作单位很偏僻,那里极度荒凉。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株浮萍,所有的憧憬和梦想都烟消云散了。我没有朋友,也远离了郑州的亲人。我不愿再和过去的同学保持联系,或许是自卑或是自闭情结在作怪吧。
一年又一年,时间过得很快。夜深人静时,很奇怪的,高中时猛的模样会闯进我的脑海。我们的毕业照一直被深锁在抽屉里,由于时间久远,黑白照片已略微泛黄,但那张熟悉的面孔仍然不变地微笑……我不知道内心深处在等待着什么,只是有时候喜欢将结识的男孩和猛作比较。偶尔也会想,猛现在过得怎么样?成家了吧?做爸爸了吗……
终于,快30岁时,我不忍每次探亲时看到父母骤增的白发,于是我匆匆地嫁给了一位家在北京、肯为我放弃许多的同事,之后有了可爱的儿子。繁琐平淡的日子一天天流淌而过,所有和猛有关的青春记忆也只能沉淀为心底的一丝惆怅、一声叹息。丈夫骨子里仍留着北京人的优越感,他把全部的感情都给了孩子,无论在大家还是小家,我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2003年的春节,我独自一人回郑州探望父母。和多年未见的女友在咖啡屋闲聊,她提及前一年的同学聚会,问我想和谁联系,我脱口说出猛的名字。一番周折后,我终于又听到了电话里熟悉的声音。
坐在我后面的猛喜欢问我英语方面的难题,而我到现在也同样清楚地记得高中时猛的模样:高高瘦瘦,经常穿一件淡黄的滑雪衫和一条泛白的牛仔裤。也许就是那时,我们开始暗暗在心里种下了对方的身影。只是,作为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父母一向对我管教很严,他们根本不允许我把精力用在感情上,在他们眼里,早恋的可怕程度无异于洪水猛兽。
高考成绩出来了,我以很高的分数考上一所著名的军校。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我去高中时的班主任家,在那里,我遇见了几个同学,其中就有猛。也许在他眼中,一袭军装的我多少让他觉得陌生了。后来他要去我的通信地址,之后我们开始了漫长的信件往来。信里我们无话不谈,他讲述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而我也会告诉他独在异乡求学的孤单和绿色校园的点点滴滴。我们就像两只躲在屋檐下避雨的小刺猬,既想挤靠在一起取暖,又害怕对方刺伤了自己。不管是我还是猛,都很清楚:彼此身份的差距造成了我们既亲密又客气、既热情又疏离的微妙关系。当时我是一名军校大学生,而猛还在社会上游逛。
再后来,猛去了一家工厂上班,我毕业后则被分配到北京远郊的一个部队,我们的通信变得稀疏起来。我的工作单位很偏僻,那里极度荒凉。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株浮萍,所有的憧憬和梦想都烟消云散了。我没有朋友,也远离了郑州的亲人。我不愿再和过去的同学保持联系,或许是自卑或是自闭情结在作怪吧。
一年又一年,时间过得很快。夜深人静时,很奇怪的,高中时猛的模样会闯进我的脑海。我们的毕业照一直被深锁在抽屉里,由于时间久远,黑白照片已略微泛黄,但那张熟悉的面孔仍然不变地微笑……我不知道内心深处在等待着什么,只是有时候喜欢将结识的男孩和猛作比较。偶尔也会想,猛现在过得怎么样?成家了吧?做爸爸了吗……
终于,快30岁时,我不忍每次探亲时看到父母骤增的白发,于是我匆匆地嫁给了一位家在北京、肯为我放弃许多的同事,之后有了可爱的儿子。繁琐平淡的日子一天天流淌而过,所有和猛有关的青春记忆也只能沉淀为心底的一丝惆怅、一声叹息。丈夫骨子里仍留着北京人的优越感,他把全部的感情都给了孩子,无论在大家还是小家,我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2003年的春节,我独自一人回郑州探望父母。和多年未见的女友在咖啡屋闲聊,她提及前一年的同学聚会,问我想和谁联系,我脱口说出猛的名字。一番周折后,我终于又听到了电话里熟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