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笛妈从年轻时,就一直尽量理解国家。她还记得,当时有专家说计划生育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
“不计划生育,对国家有害,对民族有害;计划生育,对一部分家庭有害。”笛妈抬起的双手,像一个天秤的两端,上下浮动,“它是有风险的,一个0.54%的风险,说不定就落在谁的身上,这个概率是存在的。”
笛妈的双手陡然垂下,说:“我就是概率中的一个。”
女儿上高中之前,笛妈和丈夫都在本溪工作,为了让女儿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把女儿放到沈阳,让爷爷奶奶照顾。这样一来,他们只能两个星期见一次女儿。
2001年,女儿考入了大连理工大学数学专业。
“本科4年就只是入门,根本不能算学数学,妈,我要读博士。”
笛妈的声调提高了一些:“这才是我女儿!”
小学、初中、高中,每一次升学考试,女儿都是想考哪所学校就能考上哪所,可是笛妈的脸上几乎不会流露出任何的兴奋:“压着,哪怕是孩子考上大连理工,怕孩子骄傲。”
她想等女儿博士毕业归来,把这么多年攒着的表扬一下倒出来。
她再也没有机会了。
“没了脊梁骨”笛妈和丈夫的生活完全被摧毁了。
笛妈不敢跟邻居说话。下楼前,先悄悄打开房门,竖起耳朵仔细听楼道里有没有人,没动静时,飞一样跑到楼下,买完菜,再赶紧跑回来,像做贼一样。
大街上,遇到一个年轻时同一工厂的工友,对方热情地和她拉家常。聊到孩子,笛妈一下子就蒙了,胡乱嘟囔了几句,甩开工友,掉头就走。
“没了孩子,就没了脊梁骨,”笛妈惧怕接触原来生活里的一切人,“我现在看人不敢看别人的脸,只看别人下半截。”
她换了家里的电话号码,换了手机号码,几乎切断了与之前所有认识人的联系。
她觉得自己已经“死”了,跟孩子一起死了,没有了灵魂——“现在是行尸走肉。生活是孤立无援的,心态是苟且偷生的。”
2010年,笛妈和丈夫以一种决绝的姿态与过去告别——卖掉房子,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
“不计划生育,对国家有害,对民族有害;计划生育,对一部分家庭有害。”笛妈抬起的双手,像一个天秤的两端,上下浮动,“它是有风险的,一个0.54%的风险,说不定就落在谁的身上,这个概率是存在的。”
笛妈的双手陡然垂下,说:“我就是概率中的一个。”
女儿上高中之前,笛妈和丈夫都在本溪工作,为了让女儿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把女儿放到沈阳,让爷爷奶奶照顾。这样一来,他们只能两个星期见一次女儿。
2001年,女儿考入了大连理工大学数学专业。
“本科4年就只是入门,根本不能算学数学,妈,我要读博士。”
笛妈的声调提高了一些:“这才是我女儿!”
小学、初中、高中,每一次升学考试,女儿都是想考哪所学校就能考上哪所,可是笛妈的脸上几乎不会流露出任何的兴奋:“压着,哪怕是孩子考上大连理工,怕孩子骄傲。”
她想等女儿博士毕业归来,把这么多年攒着的表扬一下倒出来。
她再也没有机会了。
“没了脊梁骨”笛妈和丈夫的生活完全被摧毁了。
笛妈不敢跟邻居说话。下楼前,先悄悄打开房门,竖起耳朵仔细听楼道里有没有人,没动静时,飞一样跑到楼下,买完菜,再赶紧跑回来,像做贼一样。
大街上,遇到一个年轻时同一工厂的工友,对方热情地和她拉家常。聊到孩子,笛妈一下子就蒙了,胡乱嘟囔了几句,甩开工友,掉头就走。
“没了孩子,就没了脊梁骨,”笛妈惧怕接触原来生活里的一切人,“我现在看人不敢看别人的脸,只看别人下半截。”
她换了家里的电话号码,换了手机号码,几乎切断了与之前所有认识人的联系。
她觉得自己已经“死”了,跟孩子一起死了,没有了灵魂——“现在是行尸走肉。生活是孤立无援的,心态是苟且偷生的。”
2010年,笛妈和丈夫以一种决绝的姿态与过去告别——卖掉房子,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