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凿穿黑暗(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那晚杨佳敞开心扉,与父亲进行了失明之后的第一次长谈。仿佛走过了黑暗的甬道,终于找到方向一样,她告诉父亲:“爸,我想重返讲台!”
奔向另一个梦想殿堂重返讲台、不在黑暗里沉沦的梦想,成为杨佳心中的明灯。实现生活自理是杨佳的第一要务。杨佳像个孩子学穿衣、学吃饭、学走路,一切从头学起。
杨佳开始学习盲文。她从ABC开始,用手指摸来代替过去的眼睛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太难,“cabbage(大白菜)”这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她过去写起来不过一秒钟,用手摸,却足足摸了一个小时。在这样日夜不停的摸索中,杨佳居然三个月就学会了盲文板书。
杨佳无比振奋。她越来越相信父亲的话:只要不放弃。希望就永远在眼前。
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后,1994年9月,又一个学年开始之时,离开讲台近两年的杨佳再次走上了讲台——她知道,自己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讲台上的杨佳内心仿佛有一团燃烧着的火焰,她希望把这火焰的温度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她每一课都讲得用心而且生动。课堂上,杨佳喜欢多提问,她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先自报姓名。她用心记住他们的声音和方位,几堂课下来,她居然听声音就知道学生是谁,很多学生居然没发现她是盲人。
重新执教的快乐和充实让杨佳愈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放弃希望,向着梦想飞奔。除了教学,杨佳开始尝试用新的电脑语音软件进行写作。不到两年,她先后出版了《研究生英语写作》、《研究生英语阅读》两本专著。1996年底,杨佳因为教学成绩突出,晋升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

凿穿黑暗


1999年,杨佳萌生了一个念头。她想到美国哈佛大学读书。
对身体健全的人来说,考哈佛大学也是一种挑战,而对失明的杨佳来说,这无疑是对生命的极度挑战。她不能用眼睛看书,只能用耳朵听书,这给备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她购买了扫描仪,让父亲将复习资料一页一页扫描进电脑,之后再通过语音软件把内容读出来,自己听着复习。
下班回来,杨佳就打开电脑,坐在电脑前“听”书,每天都“听”得很晚。父亲叫她早点休息,杨佳却说:“我和别人身体条件不同。必须付出别人十倍的努力,才能赶上和超过别人!”
苍天不负有心人。2000年7月,失明8年,已37岁的杨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追政府学院,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师从全球化理论权威、《软实力》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奈。
杨佳的美国之行异常艰难。因为老师上课时都在黑板上写板书,杨佳看不见,只好全靠耳朵听课。为了记住课上的内容,老师讲课时,她还像速记员一样飞快地敲击键盘,将授课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课后,她通过计算机软件听书、复习巩固。老师每天布置的阅读书目多达500页,同学们都叫苦不迭,杨佳就更难了,她必须把资料一页一页地扫描到电脑。再通过语音软件把内容读出来。这样一折腾,浪费了大量时间,为了跟上进度,她将软件读书的速度从每分钟听200多个英文单词提速到每分钟400个词,几乎就是录音机快进时变了调的语速。尽管这样,她每天都要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完成任务。

凿穿黑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