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畔那朵最美的格桑花(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每年暑假帮辛乡都组织“护苗行动”,乡干部、老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共同护送住校的孩子们回家。帮辛乡通往各村没有公路,只有一米多宽的马道。
学生在仅仅1米多宽的山路上排着长龙,最大的只有14岁,最小的刚刚6岁。格桑德吉一颗心提在嗓子眼,山路常年泥泞不堪,身旁就是百米悬崖和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江,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意外。有时,对面会有驼队迎面而来,她就得赶紧喊着孩子们向里紧紧贴住悬崖,待驼队走过,再整理队形,重新上路。
她的丈夫格多是乡干部,参与护苗行动,受副校长格桑德吉指挥。
一路上翻山过江,天黑前,第一个村子邦果村到了,把孩子们安全送到家长手里,他们还要继续赶路。天色将晚,前面的路,依然崎岖,却已没了凶险,家长们已经在等待孩子们。而格桑德吉,还要领着剩下的孩子们,赶往更深暮色中的下一个村子……
晚上9点前,他们才把另外两个村子的孩子也安全送到家。孩子们欢笑着扑进父母的怀里。
他们要赶快休息了,因为第二天,他们还要把最远的岗玉村的孩子送回去。到岗玉村要走7个多小时的路,出发前,她给孩子们买了大可乐。因为路途太远,她只能备少量的食物和水,尽管她和丈夫又渴又饿,路上还是把食物和水尽量给孩子们。
去岗玉村最惊险的是过江溜铁索,200米长的铁索横江而过,30米下面就是汹涌咆哮的江水,她每次都让丈夫先过去。一是在对面接应孩子;二是检验溜索的安全。
村里派年轻胆大的小伙子带孩子们过江,她反复检查绳子绑得紧不紧,特别是脖子那儿。5个孩子,整整两个多小时才安全溜过去。累到腿软的格桑德吉最后上了铁索,闭着眼睛溜过去。13年,没有人知道她有恐高症,她不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胆怯。
格桑德吉几次遇险,与死神擦肩而过。每年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还得过冰河、溜铁索,把4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送到父母的身边。
不能让她变成你的那个样子多年前,格桑德吉自己也是这样艰险回家孩子们中的一个,帮辛乡小学是她的母校。在大城市里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见识了城市的现代生活,可是她的心,还有一部分始终留在远方的雪域高原,留在那艰险的上学路上,留在那些渴盼上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身上。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为他们而来学习的。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对她和同学们是最合适的注解。可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她转身回到让自己命运转折的地方,她要让更多的门巴族孩子走出去,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她们班40多名同学中,只有她回到命运的起点。
就这样,帮辛乡唯一的大学生回来了,因为上学的路太险了,所以好多家长就让孩子放弃了上学。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在宗荣村教学点,已有6个月身孕的她背起糌粑上路,自己怎样受苦难过,她也没让孩子们落下一堂课。
学生在仅仅1米多宽的山路上排着长龙,最大的只有14岁,最小的刚刚6岁。格桑德吉一颗心提在嗓子眼,山路常年泥泞不堪,身旁就是百米悬崖和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江,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意外。有时,对面会有驼队迎面而来,她就得赶紧喊着孩子们向里紧紧贴住悬崖,待驼队走过,再整理队形,重新上路。
她的丈夫格多是乡干部,参与护苗行动,受副校长格桑德吉指挥。
一路上翻山过江,天黑前,第一个村子邦果村到了,把孩子们安全送到家长手里,他们还要继续赶路。天色将晚,前面的路,依然崎岖,却已没了凶险,家长们已经在等待孩子们。而格桑德吉,还要领着剩下的孩子们,赶往更深暮色中的下一个村子……
晚上9点前,他们才把另外两个村子的孩子也安全送到家。孩子们欢笑着扑进父母的怀里。
他们要赶快休息了,因为第二天,他们还要把最远的岗玉村的孩子送回去。到岗玉村要走7个多小时的路,出发前,她给孩子们买了大可乐。因为路途太远,她只能备少量的食物和水,尽管她和丈夫又渴又饿,路上还是把食物和水尽量给孩子们。
去岗玉村最惊险的是过江溜铁索,200米长的铁索横江而过,30米下面就是汹涌咆哮的江水,她每次都让丈夫先过去。一是在对面接应孩子;二是检验溜索的安全。
村里派年轻胆大的小伙子带孩子们过江,她反复检查绳子绑得紧不紧,特别是脖子那儿。5个孩子,整整两个多小时才安全溜过去。累到腿软的格桑德吉最后上了铁索,闭着眼睛溜过去。13年,没有人知道她有恐高症,她不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胆怯。
格桑德吉几次遇险,与死神擦肩而过。每年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还得过冰河、溜铁索,把4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送到父母的身边。
不能让她变成你的那个样子多年前,格桑德吉自己也是这样艰险回家孩子们中的一个,帮辛乡小学是她的母校。在大城市里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见识了城市的现代生活,可是她的心,还有一部分始终留在远方的雪域高原,留在那艰险的上学路上,留在那些渴盼上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身上。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为他们而来学习的。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对她和同学们是最合适的注解。可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她转身回到让自己命运转折的地方,她要让更多的门巴族孩子走出去,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她们班40多名同学中,只有她回到命运的起点。
就这样,帮辛乡唯一的大学生回来了,因为上学的路太险了,所以好多家长就让孩子放弃了上学。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在宗荣村教学点,已有6个月身孕的她背起糌粑上路,自己怎样受苦难过,她也没让孩子们落下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