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而降的母亲(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在我漫长的少年时代,与母亲再无联系。10多年的时间,她音讯皆无。她是怎么过的,我不知道。中学时,有同学问到我父亲、母亲,我通常选择不回答,如果非要回答的话,我就会淡淡地说一句:“都不在了。”那时我和母亲居住的地方相隔30多公里,但这段路程,足以用空茫来形容,我和她之间,大雾弥漫,我不找她,她也不找我。
我盼望母亲突然来看我,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她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在我脑海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我总觉得会是她。
直到我20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那段时间,我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锃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慢慢地,我明白了母亲并不是一点儿也没关注过我。每年我去她住的那个村庄给我父亲上坟的时候,她都会躲得远远的,在某一个角落里看我一眼。而我不知道她在那里,或者,就算知道,也装作不知道。
23岁那年,我结婚。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我妈妈过来。“让啊,当然让。”那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家庭话语权的我,开始做一些关于自己的决定:儿子结婚,母亲怎么可以不在场!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母亲像个慌里慌张的孩子。她包着头巾,衣着俭朴,略显苍老。我喉咙干涩地喊了声许久没喊过的“娘”,妻子则按城里人的叫法喊了声“妈”。母亲显得紧张又扭捏,想答应,但最终那声“哎”没能完整地说出来。
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母亲怎么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随便吃几口。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我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她仿佛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妻子跟我说:“有你妈在真好,别让她走了。”我说:“好。”但在母亲面前,我怎么也说不出口。
25岁那年,我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只要她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为她养老。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那段日子很苦,母亲跟着我们在暂住的村子里搬来搬去,但是大家都很开心。母亲教育孩子还是用农村的那套老办法,把她不到一岁的孙子宠得不像话。我常奚落她:“别把我儿子宠坏了!”
我盼望母亲突然来看我,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她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在我脑海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我总觉得会是她。
直到我20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那段时间,我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锃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慢慢地,我明白了母亲并不是一点儿也没关注过我。每年我去她住的那个村庄给我父亲上坟的时候,她都会躲得远远的,在某一个角落里看我一眼。而我不知道她在那里,或者,就算知道,也装作不知道。
23岁那年,我结婚。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我妈妈过来。“让啊,当然让。”那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家庭话语权的我,开始做一些关于自己的决定:儿子结婚,母亲怎么可以不在场!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母亲像个慌里慌张的孩子。她包着头巾,衣着俭朴,略显苍老。我喉咙干涩地喊了声许久没喊过的“娘”,妻子则按城里人的叫法喊了声“妈”。母亲显得紧张又扭捏,想答应,但最终那声“哎”没能完整地说出来。
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母亲怎么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随便吃几口。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我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她仿佛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妻子跟我说:“有你妈在真好,别让她走了。”我说:“好。”但在母亲面前,我怎么也说不出口。
25岁那年,我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只要她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为她养老。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那段日子很苦,母亲跟着我们在暂住的村子里搬来搬去,但是大家都很开心。母亲教育孩子还是用农村的那套老办法,把她不到一岁的孙子宠得不像话。我常奚落她:“别把我儿子宠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