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女友竟然屏蔽了我的手机号码(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很快,聊到了彼此的现实情况,并意外地得知,我们不仅住在同一个城市,还住在同一个区,坐公交车只需10分钟的车程。我惊喜地说,其实我常到你那附近买东西的,怎么之前没遇到过你?阿紫回答,那是因为缘分没有到吧。就是这一句话,瞬间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
之后,我们常在网上聊天,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一直没有成家,阿紫比我小十岁,我也没问过她此类问题。直到有次用语音对话,她主动告诉我,她其实已经结婚了,但是那是一场没有爱的婚姻。
她有失败的初恋和婚姻
阿紫家有姐妹三人,她排行最末,从小受尽父母的宠爱和姐姐们的照顾,也因此变得任性。由于学习不好,中学毕业后她就来到郑州的一家酒店工作。工作第二年,认识了同行的一个男孩,开始了她的初恋。
男孩家是中牟的,阿紫家在三门峡,两人都是年纪轻轻出来打工,手里没攒什么钱。谈恋爱到一定程度,向各自家里汇报时,遭到了一致反对。反对的理由也很一致,一是两家距离太远,二是没有经济基础。
她说,初恋曾是她的梦想,却因为这些原因,不得不分了手,那种伤痛令她一辈子都忘不掉。
初恋结束后,阿紫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乡,到一个公司上班。家人开始给她张罗着介绍对象。这次认识的人,尽管没什么特别的感情,但男方承诺,假如结婚,能替她再安排好的工作,并且逐步买房子、买车子,满足她想要的物质生活。家人听了很满意,她也轻信了,于是草率地走入了婚姻。
两年过去了,丈夫在婚前许诺给她的那些,一样也没有实现,到如今,他们居住的房子还是租的。承诺和现实的落差,令她萌生了很多想法。她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为什么就是过不上想要的生活?于是整日心烦,寄情于网络。
听她说了这些,我心里觉得不自在,有点替她心酸,同情她的遭遇,但也无能为力。我告诉她,我愿意当她的听众,在她烦闷时,听她诉说委屈,帮她排解愁绪。但毕竟她已是有家庭的人,我们这一生是没机会走到一起了。
自从说起这事,我们之间有了新的交流,除了网聊之外,发短信和打电话都日渐频繁。
不由自主成为第三者
如此交往了几个月后,一个周末,阿紫心血来潮,提出和我见面,好奇心驱使我欣然前往。
约定的那天是个大风天,之前没有了解天气状况,我们约在了户外。我出发得早,等了将近四十分钟她都没来。等人真是个难熬的事儿,一边盼着她来,一边又担心她会不会不来。给她打电话、发短信数次,她都没有回应,慢慢地,我便有些灰心。
我们没有互换过照片,也没有视频聊天过,约好如果有缘的话,就凭感觉认出彼此。先前,她只是告诉我,自己搭乘的是哪路公交车,在哪一站下。那一站几近郊外,下车的人已经很少了。我站在站牌前,紧紧地盯着过往的车辆,生怕错过。
之后,我们常在网上聊天,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一直没有成家,阿紫比我小十岁,我也没问过她此类问题。直到有次用语音对话,她主动告诉我,她其实已经结婚了,但是那是一场没有爱的婚姻。
她有失败的初恋和婚姻
阿紫家有姐妹三人,她排行最末,从小受尽父母的宠爱和姐姐们的照顾,也因此变得任性。由于学习不好,中学毕业后她就来到郑州的一家酒店工作。工作第二年,认识了同行的一个男孩,开始了她的初恋。
男孩家是中牟的,阿紫家在三门峡,两人都是年纪轻轻出来打工,手里没攒什么钱。谈恋爱到一定程度,向各自家里汇报时,遭到了一致反对。反对的理由也很一致,一是两家距离太远,二是没有经济基础。
她说,初恋曾是她的梦想,却因为这些原因,不得不分了手,那种伤痛令她一辈子都忘不掉。
初恋结束后,阿紫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乡,到一个公司上班。家人开始给她张罗着介绍对象。这次认识的人,尽管没什么特别的感情,但男方承诺,假如结婚,能替她再安排好的工作,并且逐步买房子、买车子,满足她想要的物质生活。家人听了很满意,她也轻信了,于是草率地走入了婚姻。
两年过去了,丈夫在婚前许诺给她的那些,一样也没有实现,到如今,他们居住的房子还是租的。承诺和现实的落差,令她萌生了很多想法。她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为什么就是过不上想要的生活?于是整日心烦,寄情于网络。
听她说了这些,我心里觉得不自在,有点替她心酸,同情她的遭遇,但也无能为力。我告诉她,我愿意当她的听众,在她烦闷时,听她诉说委屈,帮她排解愁绪。但毕竟她已是有家庭的人,我们这一生是没机会走到一起了。
自从说起这事,我们之间有了新的交流,除了网聊之外,发短信和打电话都日渐频繁。
不由自主成为第三者
如此交往了几个月后,一个周末,阿紫心血来潮,提出和我见面,好奇心驱使我欣然前往。
约定的那天是个大风天,之前没有了解天气状况,我们约在了户外。我出发得早,等了将近四十分钟她都没来。等人真是个难熬的事儿,一边盼着她来,一边又担心她会不会不来。给她打电话、发短信数次,她都没有回应,慢慢地,我便有些灰心。
我们没有互换过照片,也没有视频聊天过,约好如果有缘的话,就凭感觉认出彼此。先前,她只是告诉我,自己搭乘的是哪路公交车,在哪一站下。那一站几近郊外,下车的人已经很少了。我站在站牌前,紧紧地盯着过往的车辆,生怕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