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万般无奈 假装淑女去相亲(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个近似笑话的故事。母亲的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个人给我,说那人我们也是认识的,几年前曾来过我们家两三回,帮过一点小忙。我只隐约记得那人长得很有些对不起观众,心里不愿。但母亲的朋友说,那人本也不愿意相亲,可听说了要介绍的女孩是我,便痛快地答应了,说是那几次短暂的相见他对我有着不错的印象--可亲而温良。为此,我心里有了小小的感动,难得多年后他还记得。
但这个初步印象太肤浅了,他还不知道我也有或随性或刻薄的一面吧。曾经的相识让我并没有生疏感,虽然我对他本人的印象非常模糊,所以一见面我就口无遮拦。他向我介绍他买的房子,一百多平米,几十万的房款已一次付清。听着他话语中隐隐透着显示实力的劲儿,我忍不住打击他:“既然手里有着几十万,贷个款,好房子有的是。”他不言语了。一会儿,他又说起他新买了捷达,也是一次付清车款,还说打算到年底再换辆宝马。我又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回他说:“都是要买宝马的人了,你那个捷达再添点钱就能开帕萨特了。老款捷达都没助力,还不如夏利2000呢。”
他疑惑地看着我,发现我根本不是他记忆中的那个温顺恭良的女子。后来,我才知道,他第二次来我们家时,和我打招呼,我只是看了他一眼没吭声,于是他觉得我是个内向害羞的女子。殊不知,实际情况是,那天家里正赶上装空调,屋里有好几个装空调的工人,我以为他是其中之一,也不知道他是在跟我说话,所以没搭理他。不用交代,我们的结局可想而知。
不能再有半点伪装
面对感情,绝不能再有半点伪装。可卸去伪装的我,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还有一次更是可怕。一个高中好友结婚,我做伴娘,那时我仍然孑然一身。同学的父母看着自己女儿出嫁,欣慰激动之余对我倍加关怀,婚宴上便一把拉住我问:“可有男朋友了?什么时候结婚?”我应付道:“没呢没呢。”叔叔阿姨继续追问:“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啊?”我开始胡说:“俺想找个稳重内向的,所以找不着啊。”说完,我留下完全出乎意料的接不下话茬的叔叔阿姨赶快闪开。
不曾想,真正出乎意料的是我自己。没几天,这个高中好友在新婚百忙之际打来电话说,她父母那天听了我的要求后便开始四处寻摸,终于辗转找到一个大好青年,他们还断言此子的前途定是一片光明,我的心愿很可能在遥远的未来实现。出于好意,他们也将我描绘成一个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家属形象。“不能不见,我妈都跟人家说好了!”同学此时已无情谊,声色俱厉。
见面约在“永和豆浆”,地点是我定的,完全是照顾他的钱袋子的考虑(从这一点而言,我没准还真算是善解人意)。那一顿饭估计他吃得挺爽,因为他从开始时的拘谨到最后出门时已是侃侃而谈、意气风发。我于其中不过是穿插着说了几个转折词———“……那么……”,“……然后……”,“……接下去……”一顿饭后,不久就从同学那儿传来了消息,他很喜欢、很愿意,只等我表态。可没等我表态,一个电话打了过来。竟然是他的上级领导!
但这个初步印象太肤浅了,他还不知道我也有或随性或刻薄的一面吧。曾经的相识让我并没有生疏感,虽然我对他本人的印象非常模糊,所以一见面我就口无遮拦。他向我介绍他买的房子,一百多平米,几十万的房款已一次付清。听着他话语中隐隐透着显示实力的劲儿,我忍不住打击他:“既然手里有着几十万,贷个款,好房子有的是。”他不言语了。一会儿,他又说起他新买了捷达,也是一次付清车款,还说打算到年底再换辆宝马。我又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回他说:“都是要买宝马的人了,你那个捷达再添点钱就能开帕萨特了。老款捷达都没助力,还不如夏利2000呢。”
他疑惑地看着我,发现我根本不是他记忆中的那个温顺恭良的女子。后来,我才知道,他第二次来我们家时,和我打招呼,我只是看了他一眼没吭声,于是他觉得我是个内向害羞的女子。殊不知,实际情况是,那天家里正赶上装空调,屋里有好几个装空调的工人,我以为他是其中之一,也不知道他是在跟我说话,所以没搭理他。不用交代,我们的结局可想而知。
不能再有半点伪装
面对感情,绝不能再有半点伪装。可卸去伪装的我,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还有一次更是可怕。一个高中好友结婚,我做伴娘,那时我仍然孑然一身。同学的父母看着自己女儿出嫁,欣慰激动之余对我倍加关怀,婚宴上便一把拉住我问:“可有男朋友了?什么时候结婚?”我应付道:“没呢没呢。”叔叔阿姨继续追问:“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啊?”我开始胡说:“俺想找个稳重内向的,所以找不着啊。”说完,我留下完全出乎意料的接不下话茬的叔叔阿姨赶快闪开。
不曾想,真正出乎意料的是我自己。没几天,这个高中好友在新婚百忙之际打来电话说,她父母那天听了我的要求后便开始四处寻摸,终于辗转找到一个大好青年,他们还断言此子的前途定是一片光明,我的心愿很可能在遥远的未来实现。出于好意,他们也将我描绘成一个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家属形象。“不能不见,我妈都跟人家说好了!”同学此时已无情谊,声色俱厉。
见面约在“永和豆浆”,地点是我定的,完全是照顾他的钱袋子的考虑(从这一点而言,我没准还真算是善解人意)。那一顿饭估计他吃得挺爽,因为他从开始时的拘谨到最后出门时已是侃侃而谈、意气风发。我于其中不过是穿插着说了几个转折词———“……那么……”,“……然后……”,“……接下去……”一顿饭后,不久就从同学那儿传来了消息,他很喜欢、很愿意,只等我表态。可没等我表态,一个电话打了过来。竟然是他的上级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