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人 你了解现代婚恋观吗(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2.独身主义 ?独身是妇女初步解放的标志,是日趋增强的女性自主意识的流露。独身的盛行与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男女在职业上的竞争日益激烈,英法等西方国?家独身之风日盛,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20世纪以来,受其影响中国独身人数也逐年增加。独身者?多为知识分子;以性别而言,女性独身者明显多于男性。女性独身者认为,做人并非专为生育,人的?一生应该以事业为重,与其留子女,不如留事业。为了张扬女权,必须拒绝婚姻,自营独立的生活.
3.对婚姻自主权的把握? 近代,在婚姻变革上较晚清有较大的进展,提倡一夫一妻,反对纳妾,善待私生子,妇女经济独?立,政治上争取民主,离婚自由,恋爱自由等呼声很高。一些开放和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人、名士或新知识群体中间都视自由结婚为一种美德,而且在形式上也要讲究文?明。1912年9月19日《申报》曾刊出过一篇文章为《自由女子之新婚谈》,描述文明婚礼之状况说:?“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被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概不用,便利一;马车一?到,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便利 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槟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便利三”。这种革新,体现了在婚姻观念上?的自由追求.
4.初婚年龄的推迟? 主张早婚早育、多子多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因此,早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城乡皆?然。据学者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初婚年龄大致是:女性为14—15岁。到了清末民初,由于女权?主义兴起,女子读书而引起观念的改变,尤其是上海等大都市近代文化的辐射,以及妇女入工厂挣?工资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经济的普遍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传统的早婚现象。
(二)女性对离婚与再婚的态度?
1.离婚观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城市中出现第一次离婚高潮,离婚的主动方由男多女少而渐趋持平,其中?绝大多数是“媒约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离婚不但是人们思想观念和情感要求变化后一种自然?趋势,而且是破坏旧式家庭制度的第一声:“近代离婚的增加,就是向着新社会那条路上快跑”(易?家钺,1920)。近代,女性对离婚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离婚不再是男子的专利,妇女主动提出离婚者逐?渐增多,成为社会一大奇观。据1913年9月15日《大公报》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各县志中有关记载亦不少,如浙江遂安县“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渐多(《遂安县志》,卷一,方舆)”,甚至“离婚出自男子则予妇赡养费用”〔《郸县?通志》,文献志(浙江)〕。
离婚观的改变充分显示了女性向传统婚姻价值观念挑战的力度。
3.对婚姻自主权的把握? 近代,在婚姻变革上较晚清有较大的进展,提倡一夫一妻,反对纳妾,善待私生子,妇女经济独?立,政治上争取民主,离婚自由,恋爱自由等呼声很高。一些开放和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人、名士或新知识群体中间都视自由结婚为一种美德,而且在形式上也要讲究文?明。1912年9月19日《申报》曾刊出过一篇文章为《自由女子之新婚谈》,描述文明婚礼之状况说:?“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被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概不用,便利一;马车一?到,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便利 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槟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便利三”。这种革新,体现了在婚姻观念上?的自由追求.
4.初婚年龄的推迟? 主张早婚早育、多子多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因此,早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城乡皆?然。据学者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初婚年龄大致是:女性为14—15岁。到了清末民初,由于女权?主义兴起,女子读书而引起观念的改变,尤其是上海等大都市近代文化的辐射,以及妇女入工厂挣?工资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经济的普遍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传统的早婚现象。
(二)女性对离婚与再婚的态度?
1.离婚观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城市中出现第一次离婚高潮,离婚的主动方由男多女少而渐趋持平,其中?绝大多数是“媒约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离婚不但是人们思想观念和情感要求变化后一种自然?趋势,而且是破坏旧式家庭制度的第一声:“近代离婚的增加,就是向着新社会那条路上快跑”(易?家钺,1920)。近代,女性对离婚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离婚不再是男子的专利,妇女主动提出离婚者逐?渐增多,成为社会一大奇观。据1913年9月15日《大公报》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各县志中有关记载亦不少,如浙江遂安县“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渐多(《遂安县志》,卷一,方舆)”,甚至“离婚出自男子则予妇赡养费用”〔《郸县?通志》,文献志(浙江)〕。
离婚观的改变充分显示了女性向传统婚姻价值观念挑战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