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性交易来解决寂寞 我成了失足妇女(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可是没想到,小虹的父亲一会儿就来抱我,摸我的胸部、大腿,直至发生关系。为了补偿我,小虹的父亲给我三百元当零花钱。从这以后,我没有钱了,就去和这个叔叔“换钱花”。小虹的父亲为了更加享受,竟同时让自己的女儿和我一起“侍候”他。我和小虹看透了男人,后来就更加没有什么顾忌了。
一同抢劫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跟你发生过关系的同学的父亲因嫖宿幼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你现在也因屡犯抢劫罪而又达到了法定年龄而被逮捕,你现在后悔吗?
(哭)阿姨,我不是天生的坏孩子,我也想过要做个好学生。
我小学毕业后到了一所普通中学,那时就想重打锣鼓另开张,到这个新环境后做一个好学生。可有一次班里丢了班费,我成了被怀疑对象,特别是那件事过后,大家知道了我小学时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从那以后,大家就另眼看我了。我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是个好学生了,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了。
小惠自己离开家后,就用抢劫来的钱维持生活,她和一帮朋友到歌舞厅蹦迪、到游乐场所打游戏机、泡网吧,晚上不是住到同学、朋友家就是住到洗浴中心、旅馆里,身上的衣服脏了又没有地方洗,她索性把脏衣服扔了再买新的。
这种飘泊不定的日子小惠觉得过得挺快乐,可以忘记烦恼,忘记一切。看到女儿堕落成这个样子,小惠的父母真是又恨又愁。有一次,父亲为了找回小惠,跑遍北京城区小惠经常出现的地方,后来身无分文,只好从九仙桥走到市内,终于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找到她,将她带回了家,请假在家看着她。
可小惠却想方设法逃离父亲的看管。她在电话里把朋友约来,叫朋友用药将父亲迷倒,以便逃脱父亲的看管。对这样一个女儿,真是“说也说不听,打也打不服”。不管,于心不忍;管,又管不了。时间一长,做父母的也就没有了信心。去年,小惠做了人工流产手术,父母守护在她身边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他们在照顾女儿的同时也静下来与小惠进行了耐心的感情交流,希望女儿能够从此走上正轨。
采访手记: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女检察官肖敏在办理小惠抢劫一案时,感到前所未有的触目惊心。她说,不能把小惠犯罪看成是简单、孤立的一个案件。此案和其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从一个侧面说明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太需要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了。
从小惠一案中,作为公诉人的肖敏一直在思考着三个问题:
思考一: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小惠是一个生理和心理正处于生长期的孩子,她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还不强,这样一个孩子,面对的却是父母的争吵、家庭的硝烟、父母的离异,没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的小惠,更不可能有一颗健康的平衡的心灵。
家长对孩子平时不关心,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不是唠叨个没完,就是把孩子痛打一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可人们却要求这样的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健康成长、奋发上进,这种要求现实吗?换位思考一下,一个成年人在这种家庭环境中能保持那种良好的心态吗?更何况是孩子。
一同抢劫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跟你发生过关系的同学的父亲因嫖宿幼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你现在也因屡犯抢劫罪而又达到了法定年龄而被逮捕,你现在后悔吗?
(哭)阿姨,我不是天生的坏孩子,我也想过要做个好学生。
我小学毕业后到了一所普通中学,那时就想重打锣鼓另开张,到这个新环境后做一个好学生。可有一次班里丢了班费,我成了被怀疑对象,特别是那件事过后,大家知道了我小学时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从那以后,大家就另眼看我了。我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是个好学生了,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了。
小惠自己离开家后,就用抢劫来的钱维持生活,她和一帮朋友到歌舞厅蹦迪、到游乐场所打游戏机、泡网吧,晚上不是住到同学、朋友家就是住到洗浴中心、旅馆里,身上的衣服脏了又没有地方洗,她索性把脏衣服扔了再买新的。
这种飘泊不定的日子小惠觉得过得挺快乐,可以忘记烦恼,忘记一切。看到女儿堕落成这个样子,小惠的父母真是又恨又愁。有一次,父亲为了找回小惠,跑遍北京城区小惠经常出现的地方,后来身无分文,只好从九仙桥走到市内,终于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找到她,将她带回了家,请假在家看着她。
可小惠却想方设法逃离父亲的看管。她在电话里把朋友约来,叫朋友用药将父亲迷倒,以便逃脱父亲的看管。对这样一个女儿,真是“说也说不听,打也打不服”。不管,于心不忍;管,又管不了。时间一长,做父母的也就没有了信心。去年,小惠做了人工流产手术,父母守护在她身边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他们在照顾女儿的同时也静下来与小惠进行了耐心的感情交流,希望女儿能够从此走上正轨。
采访手记: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女检察官肖敏在办理小惠抢劫一案时,感到前所未有的触目惊心。她说,不能把小惠犯罪看成是简单、孤立的一个案件。此案和其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从一个侧面说明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太需要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了。
从小惠一案中,作为公诉人的肖敏一直在思考着三个问题:
思考一: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小惠是一个生理和心理正处于生长期的孩子,她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还不强,这样一个孩子,面对的却是父母的争吵、家庭的硝烟、父母的离异,没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的小惠,更不可能有一颗健康的平衡的心灵。
家长对孩子平时不关心,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不是唠叨个没完,就是把孩子痛打一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可人们却要求这样的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健康成长、奋发上进,这种要求现实吗?换位思考一下,一个成年人在这种家庭环境中能保持那种良好的心态吗?更何况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