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启:师生恋和校长的利益回避(2)
2022-03-01 来源:文库网
我国处理校园"师生恋",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一方面,要以法律和道德规范,确立师生关系的基调,即师生交往,不得违背法律与道德规范。令笔者感到十分奇怪的是,对于前述三起恶性事件,很少有人关注当事人本身作为社会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却纠缠在师生关系上。其实从公民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三起恶性事件违背基本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地方;另一方面,要实施利益回避原则,虽然教师手中的权力有限,但还是拥有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的权力,包括考试权、评价权、推荐权,可以决定或一定程度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评选、免试升学、就业等,近年来发生在校园中的"钱题交易"、"性题交易"丑闻表明,"师生恋"不但难证自身纯洁,还影响教育公平。
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这容易让大家接受,但是推行利益回避原则,却不一定行得通。在学校内,除"师生恋"可能涉及利益冲突需要利益回避外,其他方面,也需要利益回避,比如,当学者担任行政职务(如校长)后,应该利益回避,不再从事学术活动,因为这难免利用行政权为学术研究获取学术资源,影响学术公平竞争。有的国家甚至在法律中明文规定,担任校长不得再从事学术活动。很显然,当只要求教师利益回避不得"师生恋"时,教师们会追问行政领导们为何不"利益回避"不再从事学术研究?这一问题,对学校事业的发展来说,比处理"师生恋",也许更为棘手。作者系高校教师
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这容易让大家接受,但是推行利益回避原则,却不一定行得通。在学校内,除"师生恋"可能涉及利益冲突需要利益回避外,其他方面,也需要利益回避,比如,当学者担任行政职务(如校长)后,应该利益回避,不再从事学术活动,因为这难免利用行政权为学术研究获取学术资源,影响学术公平竞争。有的国家甚至在法律中明文规定,担任校长不得再从事学术活动。很显然,当只要求教师利益回避不得"师生恋"时,教师们会追问行政领导们为何不"利益回避"不再从事学术研究?这一问题,对学校事业的发展来说,比处理"师生恋",也许更为棘手。作者系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