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女同性恋社会现象(5)
2022-03-01 来源:文库网
抽起了烟,她说:“在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不高,家庭中也如此,‘拉拉’在主流社会里根本没有立足地方,面对内心情感,绝大多数‘拉拉’只能是放弃自我,压抑天性。‘拉拉’人群承受更多的是痛苦与不幸。我希望以我的勇气,能鼓励更多的姐妹站起来,为自己而生活。女同性恋生存环境的改善,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是要自我争取。”
于是大家叫她于姐,2004年她发起组织了“成都LES爱心工作小组”。小组联合了法律、医务、心理咨询界一帮姐妹们,向圈子朋友提供帮助,深受大家的欢迎。爱心小组经常带领姐妹们参加各种活动,郊游、登山、打球、学艺。去年12月,四川大学法学院还专门请爱心小组的“拉拉”上课堂,开设“同性恋何去何从”的讲座,漂亮女孩木木的讲座与介绍,受到学生、教师们的欢迎。有于是的努力,成都的“拉拉”自我认同感强了,生活更加阳光、健康了。
拉拉谈:“我们仅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吴萌(化名,以下人名均为化名)(北京、公司职员):
“在非主流人群中,有的男‘同志’可以一夜情,女‘同志’却重视情感生活,苦苦寻觅自己的爱人。‘拉拉’到了结婚年龄,如果不结婚压力就太大。我的干姐结婚前人都快崩溃了,家里房子要给弟弟,干姐的收入不高,在外租不起房子,只好嫁人。安家后,她说自己是度日如年,只有忍受,她认为是自己错在是一个‘拉拉’。每次见面,我们都要哭一场。不知道我今后是不是也要走这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