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4)
2022-03-01 来源:文库网
从家庭入手,也就是从同性恋者早期的成长内在着手进行研究是很多心理学家的一个视角。贝勃曾对男性同性恋者的家庭背景进行研究,结论是:大多数同性恋男子的家庭,都有一位既占统治地位同时还富于异性诱惑力的母亲,其父亲往往是一位儒弱、冷酷、与孩子的情感上较为疏远的男人。父亲的影响力是微弱的,这样,在这个家庭中,母亲其实就承担了正常家庭父亲的一部分角色。也就是说,在男性为中心的文化社会里,这样一位母亲还同时是一位父亲。但事实上,这位“父亲”是虚拟的,她的文化仍然是阴性的,她使家庭气氛死板、刻薄、小气,她斤斤计较,她把孩子都教育成为举止文静、喜欢安静与独处的人,她还使孩子都喜欢她、孝顺她,甚至到老都忠于她。虽然她是无心的,甚至是无私的,但最终可能导致孩子在交往能力上的欠缺,使孩子多生活在一个内心的世界,而与外在的世界往往是对立的。
在这个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历史中,女性同性恋不仅古书上少有记载,就是当代的心理动力学学者们也很少探讨。有个别学者认为,女性同性恋是出于“对阴茎羡慕”而产生的变异,女人因为缺少阴茎而自认为不完全,所以就采用男人的性偏爱、兴趣和习惯进行性活动。西蒙”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女人》一书中对女性同性恋有一种经典的解释:
在这个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历史中,女性同性恋不仅古书上少有记载,就是当代的心理动力学学者们也很少探讨。有个别学者认为,女性同性恋是出于“对阴茎羡慕”而产生的变异,女人因为缺少阴茎而自认为不完全,所以就采用男人的性偏爱、兴趣和习惯进行性活动。西蒙”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女人》一书中对女性同性恋有一种经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