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蜗居”更苍茫的80后蚁族(4)
2022-02-28 来源:文库网
廉思:2007年的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篇报道——《向下的青春》。文中讲述一个名叫李竟(化名)的高校毕业生在北京生活工作的真实经历。他令人堪忧的现状和无处寄托的青春、梦想,震惊了我。对于这样一个新的生态群体,在没有前人研究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只有自己组织社会调查,才能获得有关这一群体的第一手资料。正在我埋头设计问卷、确定调研地点时,北京市委相关部门委托我就北京市高校毕业生“聚居村”问题进行专项调查。
广州日报:你们的调查进行得顺利吗?对他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廉思:调研的过程并不顺利,2008年春节恰逢我国遭受50年一遇的雪灾,北京也异常寒冷。我带着调研员入村调查,常常是问卷还没有做完,笔已经被冻得写不出字来。刺骨的寒风和“聚居村”村民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年龄接近,我们和受访者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常常是问卷还未做完,调研员和受访者就成了朋友。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一群体的面貌逐渐显现出来:他们人数众多,大多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个自然村落——“聚居村”。
广州日报:你们的调查进行得顺利吗?对他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廉思:调研的过程并不顺利,2008年春节恰逢我国遭受50年一遇的雪灾,北京也异常寒冷。我带着调研员入村调查,常常是问卷还没有做完,笔已经被冻得写不出字来。刺骨的寒风和“聚居村”村民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年龄接近,我们和受访者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常常是问卷还未做完,调研员和受访者就成了朋友。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一群体的面貌逐渐显现出来:他们人数众多,大多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个自然村落——“聚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