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多巴胺爱情(3)

2024-01-06 来源:文库网
 
好在,爱情并不是只有四年的时间就会结束,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里,都有一个四年,可以忘我地付出、热烈地恋爱,像一个疯子一样做着一切稀奇的爱的举动,以突破四年后的冷淡期,对待爱情,且让我们借用科学家的理论,严谨一点地来说,就是:当多巴胺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狂热地爱与被爱着,尽情享受爱的甜蜜;当多巴胺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坦然处之,仍然为爱奉献与努力,最终像天鹅一样不离不弃。
 
凡是品尝过爱情之酒的人,都有那种如痴如醉,神魂颠倒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何处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它源自于大脑深部的丘脑之中。美国医疗心理学家乔恩马莱这样描述人在恋爱时脑中的电化学过程:在柔和的烛光里,男子望着女子,丘脑下部受到突然激发,神奇的爱情物质大量产生,并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引起飘飘欲仙的感觉。女子也一样,脑细胞发生同样的电化学过程,于是,两颗年轻的心迸发出炽热的爱情火花。这样,我们便体会到了爱的感觉。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们感觉到爱的幸福。人们品尝巧克力时或瘾君子们在”腾云驾雾”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满足感,都是同样的机制在发生

多巴胺爱情


 
作用。幸好,我们的大脑能够区别彼此之间的不同。多巴胺好像一把能打开许多锁的万能钥匙,根据所处情景不同,在体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巧克力的气味,口味告诉大脑,我们正在吃东西;情侣的体味和香味提醒大脑,我们正在身陷爱中。也正因如此医生和心理学家建议失恋者多吃巧克力来缓解因失恋带来的痛苦感。
 
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古柯碱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颠峰状态。所以大脑只好取消这种念头,让那些化学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地新陈代谢。这样一个过程,通常会持续一年半到3年。这也与社会学家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因为这段时间对于我们生育后代已经足够了,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从生理角度而言,寄希望于爱情永远浓烈是不太现实的。婚姻的食之无味,不仅在于激情的消散,更在于习以为常。
 
也许,科学家从理论上给爱无法长久找到了理由。可人毕竟是一种情感复杂的动物——他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化过程,遵守规则,法律承担责任,义务,成为文明社会的一员,尽可能地去掉动物原有的本性。这些都决定了在多巴胺消失之后,爱情存在的理由。

多巴胺爱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