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关今昔(4)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现在的阳关关城是伪建筑,和嘉峪关的所谓悬臂长城、关城第三座城楼一样,都被导游们介绍说是古建筑,实际是这些年的仿造,那可都是我亲眼看着建起来的。
“西出阳关”。这个在敦煌市西南的的阳关,是河西走廊的终点,它与北面的玉门关相呼应,从汉代到元初,一直是几个朝代出西域的通道。唐代西域商贾往来频繁,从很多塞上诗篇中可以看到,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客、军旅和朝贡者都是从这两关进出的。《敦煌县志》就记有“通九译”的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敦煌是多么繁华。九译,就是多达九种语言的翻译,可能是个虚数,但是彰显了古老的敦煌贸易功勋。现在常在我们餐桌和茶几上的瓜果蔬菜,比如胡萝卜、洋葱、西葫芦、葡萄、石榴、核桃等等以及多种香料,十数个品种就是从这条丝绸之路上传入的。因此有“丝绸西送、香料东来”的说法。
三、天马
阳关西南有一片水域,古代叫寿昌海,也叫渥洼池。其实从汉代地图上可以看到,河西走廊是有很多水系的,有很多珍珠一样的湖泊把这些水系连接在一起。几千年的水土流失,人们不断伐木作为军队和商贾取暖做饭之用,使得西部出现大量的荒地、沙漠、戈壁。当然,大量的地理历史是主要成因,因为这一带在远古时期是沉寂的大海,后来地球的造山造陆运动,西部凸起,大海消去,才出现了大量戈壁。沙漠是西部戈壁北风刮起的产物,覆盖了良田。在上世纪“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下,我参加的挖防空洞时发现,原来戈壁有数十丈深,可以佐证当时就是大海。
“西出阳关”。这个在敦煌市西南的的阳关,是河西走廊的终点,它与北面的玉门关相呼应,从汉代到元初,一直是几个朝代出西域的通道。唐代西域商贾往来频繁,从很多塞上诗篇中可以看到,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客、军旅和朝贡者都是从这两关进出的。《敦煌县志》就记有“通九译”的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敦煌是多么繁华。九译,就是多达九种语言的翻译,可能是个虚数,但是彰显了古老的敦煌贸易功勋。现在常在我们餐桌和茶几上的瓜果蔬菜,比如胡萝卜、洋葱、西葫芦、葡萄、石榴、核桃等等以及多种香料,十数个品种就是从这条丝绸之路上传入的。因此有“丝绸西送、香料东来”的说法。
三、天马
阳关西南有一片水域,古代叫寿昌海,也叫渥洼池。其实从汉代地图上可以看到,河西走廊是有很多水系的,有很多珍珠一样的湖泊把这些水系连接在一起。几千年的水土流失,人们不断伐木作为军队和商贾取暖做饭之用,使得西部出现大量的荒地、沙漠、戈壁。当然,大量的地理历史是主要成因,因为这一带在远古时期是沉寂的大海,后来地球的造山造陆运动,西部凸起,大海消去,才出现了大量戈壁。沙漠是西部戈壁北风刮起的产物,覆盖了良田。在上世纪“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下,我参加的挖防空洞时发现,原来戈壁有数十丈深,可以佐证当时就是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