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口述史小组:记录街巷中的“小传统”(3)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姚远说,在这七八年的寻找和记录中,最难忘的是一位住在筷子路里街的老人家,“他是武术协会的前辈,90多岁了。那天我们和他聊啊聊啊,老人说他早年学过日语,临走的时候,他用日语唱了一首《何日君再来》。几个月后,老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老人名叫区荣钜,是佛山太极宗师。他的家人最近找到姚远,希望看一下当年姚远与老人对话的素材,原来他的家人都不知道老人还会这样唱歌。
同时间和推土机赛跑
当推土机和起重机越来越密集的时候,姚远和伙伴们开始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紧迫感,“如果再不抓紧就真的来不及了”。每个节假日,他们的精力都花在了“扫街”上。拿着录音笔,扛着相机和摄影机,看到特色小摊档,会停下来和摊主聊天,看到写春联的老板,也会好奇地聊上老半天,“这些沿街的生动场景,或许再也看不到了。”
2011年6月11日,一份名为《记住我们的小巷》的倡议书在佛山的网络空间发布。此时,在老城区北部的佛山名镇工地上,大量临街骑楼和老建筑被绿色的纱网和高大的脚手架围蔽起来。在倡议书里,他们写道:“我们是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试图通过收集佛山本土民俗与民间文化,并以文字、音像等形式保存起来。能否请你,用些许时间,将你本人或你整个家族的故事娓娓道来?能否请你,讲述关于这小巷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或者只是一段尘封的往事……”姚远回忆,那时团队的重心已经转移到身边这些正在消失的街道生活。2011年年底,调查小组有了一个较明确的名字——“筷子路—升平路口述历史小组”,姚远、大山、小雨、黑洞、海暖、阿成、阿英、细细粒、阿杰、阿欣,还有几十个同伴,一起推着这个新生小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