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行狮子林奇趣散文欣赏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在苏州的园林之中,狮子
林有一些特别之处,首先在于园林的称呼,同样是园林而不称“园”。“狮子
林”本身即是宗教用语,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禅寺。“狮子林”之本意为禅僧参禅、斗机锋之场所,园内各处建筑,尤其是堆叠的以假山群为代表,隐含了高深的禅理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狮子林面积并不大,呈东西稍宽的长方形,早时是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到苏州讲经,受众弟子拥戴,便买地置屋为禅师建禅林,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为奉其师所造。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狮子吼”是指禅师传授经文),在禅林中可称是“顿悟”之法。当时就称“狮子林寺”,之后曾易名“菩提正宗寺”、“圣恩寺”。园内众多假山的造型也酷似狮形,植以树木,蔚然成林。园建成后,当时许多诗人画家来此参禅,所作诗画列入《狮子林纪胜集》。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在明洪武六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 清1703年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因园内有五棵松树,故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历经9年修建、扩建,仍恢复为“狮子林”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