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故乡散文欣赏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有诗人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执着的人追问,为何众生的命运各不相同,甚或判若霄壤?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佛陀的论断始终不离因缘果报。他教人造命的法门:一念清净,发菩提心,结缘持戒,忍辱精进。
人因得成而厌倦,如同因遭逢败落而生幻灭寂寥之感。得失成败究竟有何不同?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况且还有一个众生平等、无异的终局在尽头等候?叔本华说,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徘徊往复。
只有尼采是一个异类。“满载着成功与失败的人生,正是你生命不息的证明,”尼采说,“所以年轻人,迎接这充满挣扎与挑战的日夜吧。”
你是受了狂人的
蛊惑吗?
几十年前的一个夏日,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你面无喜色。来到母亲的坟头,少年的你把它付之一炬,以告慰母亲半世的含辛茹苦和后半生无缘人世的缺憾。
母亲在这一年桃花正艳的阳春三月去世。当你气喘吁吁地从离家二十里外的初级中学赶回时,你看见在一面破落的土坑上,弟弟妹妹们像一群受惊的幼鼠,把母亲团团围定。母亲平静地躺在那里,双目微合,气若游丝,花白的头发散落在她枕垫着的、破烂的棉絮上。因为穷苦、操劳和饥馑,她消瘦得像一只干虾。母亲苍白干燥的嘴唇张了又合,却最终没能说出话来。这天夜里,当你被父亲沙哑悲怆的哭嚎惊醒时,母亲已经离去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