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明的烛光(2)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关泽霈的心被浸湿了。
1936年,关泽霈被岭南画派领袖高剑父收为入室弟子,改名关山月。广州沦陷后,炮火硝烟中,他与妻子失散,无奈之下,追随老师栖身澳门普济寺。因身无长物,每餐只能买一个面包充饥,寺里的和尚劝他:不如出家吧,好歹有口饭吃。想到国内战火连天,妻子和弟弟生死不明,关山月叹息着说:我妻子从小失去父母,无依无靠;跟我这几年,也没过上一天好日子,现在虽然失散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她。
一边在异乡的庙堂满怀悲愤地作画,一边连连给李小平写信,可是,寻妻信如石沉大海。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妻子所在的妇女连。突然接到丈夫的来信,李小平双泪长流。
有感于身世飘零、国家动荡,关山月用满腔悲情绘就了《从城市撤退》《中山难民》等宣传抗日的作品,抗日画展在澳门、香港展出后,引起了文化界高度重视,媒体称其为岭南画界升起的一颗新星。
一举成名天下知,关山月告别恩师回到国内,分别三年后,在韶关,夫妻终于团聚。当天晚上,关山月刻了一枚印章作为纪念,上书:关山无恙明月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