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走出误区,沟通才能成为灵魂的交流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走出误区,沟通才能成为灵魂的交流


本周我们要读的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该书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本周我们将分别从七个习惯来深度解读这本书。   今天我们来分享第五个部分:真正的沟通是从学会聆听开始。   解读|遇见宁静   中国有句古话叫“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是说当事者往往会因身在事中,看不到事物的全部面貌而迷惑;   而旁观者,则更能看清原委而保持清醒。   但当我们向旁观者求取意见时,会发现大多数的“清”,都不公允。   因为,他们只凭主观意识判断,却并不愿意用心倾听。   用心倾听,是沟通的开始   乔·吉拉德是位伟大的销售员,曾连续12年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   他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的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在一次时,他讲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   那一次与往常一样,乔·吉拉德与客户的前期洽谈非常顺利,但就在即将签约时,对方突然变卦。   当天晚上,按照顾客留下的地址,乔·吉拉德登门求教。   客户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就对他说了实话:“因为你没有用心听我讲话。   就在我准备签约前,我说起独生子即将上大学,提到他的运动成绩和他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   但是,你却丝毫不理会,甚至和别人讲话,我认为你没有尊重我,所以我就改变了主意。”   这番话使乔·吉拉德,在一瞬间领悟到:倾听是一种态度。   如果不能自始至终地倾听对方讲话,认同对方的心理感受,就会失去信任。   后来,乔·吉拉德经常复述苏格拉底的: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倾听。   听、说、读、写,本来是人类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和技能。   我们从小开始学说、读、写,却从来没有人学过如何去听。   但如果我们想最快与人建立联接,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最佳的途径便是倾听。   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只有用心倾听、深刻地理解,才能实现真正的沟通。   倾听,让人把话说完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作者给我们虚拟了一个场景:   假设你眼睛不舒服去看医生,医生不听你说完便摘下自已的眼镜给你。   说:“戴上它吧,我眼睛不舒服,戴上它就好了,我戴了十年,特别管用。”   可是你戴上后更看不清楚了,医生却说:   “怎么会呢,我戴着很好啊,你再适应一下吧。”   你告诉医生,戴上它确实更看不清了。   可医生却生气了,斥责你说:你这人怎么回事,真是好心不得好报。   很荒唐,现实中也不会有这样的医生。   但从另一方面说,我们每个人都做过这样的医生。   美国知名主持人理查德.林克莱特有次在节目里采访一名小朋友,说:如果你驾驶的飞机,在太平洋上空突然没油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背着降落伞跳下去。   在场的观众立即大笑起来,甚至有人说,怎么能不顾乘客的安危自已逃走呢!   但林克莱特却没有笑,他注视着这个孩子,鼓励他把话说完。   没想到,孩子的眼里溢出了泪水,哽咽着说:   不是要逃走,我只是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   大多数时间,我们也像节目里的观众一样:急于表达自已的心意,急于发表意见,而不能等到对方把话所完。   很多人的所谓倾听,不过是为了回答,而不是为了理解和思考。   人们常常自以为是,却又习焉不察。   村上春树曾说:越是不思考的人,越不愿意倾听别人说话。   除了物质以外,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来源于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与欣赏。而学会移情聆听是给予这些需求最重要的一环。   沟通,要让人把话说完。不只需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诊断、用心灵去体会。   每个人都需要听众   《列子.汤问》里《高山流水》的故事记载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   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能把大的美妙融入琴中,琴声美妙绝伦。   但他却因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而倍感寂寞与苦恼。   在一次夜舟抚琴时,遇到一位能听懂琴声的钟子期。   钟不但能明白他琴中的意境,还能读懂他心中的苦闷,于是两人便结惺惺相惜的好友。   后来钟子期早亡,俞伯牙得到消息后,尽断琴弦,终身未再复弹。   很多人感叹两人友情至深的同时,也同样慨叹世上知音难觅。   所以才有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帮山丘”的凄凉;   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无奈。   当我们感到悲伤或,当我们得意或失意,当我们事业顺利或遭遇挫折,最想要的应该就是有人可以分享,可以诉说和表达。   如果此时无人倾听,开心、得意、顺利与兴奋,马上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而悲伤、失意与挫折则会更加深重。   倾听,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别人的意见,而是因为不易,情绪需要一个出口,心事需一个安处。   再多的抚慰,都敌不过安静的倾听。   学大师卡耐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并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你就已经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人相处的过程也是与人沟通的过程,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倾听。   那么,如何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倾听呢?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首先,倾诉者会很在意语言以外的因素,所以一定要全神贯注。   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要面向对方,不时给予点头、微笑。   在诉说告一段落时,适当复述对方,使人觉得你在认真的听并同时思考,我们的专注与关心,是最大的尊重和安慰。   其次,不要急于打断及急于给人意见,而是要先确定自已的理解是否正确。   可以用自已的逻辑去理解、解释对方的问题。   要注意不要随便把自已的经历和对方相联系,也不要比幸运或比惨。   可以加入个人情感,深切体会对方的。   还要注意,在倾听中不要轻易展示自已的。   倾诉者往往很敏感,希望得到抚慰,稍有不慎,便会使对方再次受伤。   倾听,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最宽的桥。   移情聆听的方式,是沟通的灵魂,它能让问题不再是障碍,而是变成了协同的阶梯。   无论什么时候,正确运用知彼解己的原则,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提高合作的效力。   明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第六篇的解读内容:关于格局对人的影响。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慈怀读书会,了解后续内容,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文:遇见宁静,公众号:遇见宁静,、情感、亲子、观点的暖文树洞。   ☞与其等待机会,不如自己创造机会   ☞与每一个小目标,都能通往大   ☞好的人生,要学会做减法   ☞好的关系里,没有输家   「今日话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人相处的过程也是与人沟通的过程,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倾听。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该如何倾听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