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李培禹|我的第一本书(2)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李培禹|我的第一本书


不只母亲一个人,考上师范学院,有了一定生活补助的姐姐也一直偏爱着我。9岁生日那天,姐姐竟从王府井新华书店买回一本书送给了我。那本书的定价是0.26元,那是姐姐从伙食费里节省出的钱啊!                作者和自己的偶像金波老师合影           现在,我要郑重地介绍我拥有的第一本书了。当然,还有我和这本书的。   这是一本诗集:《回声》,作者金波。   当年的我,一个刚满九岁的小学生,哪懂什么是诗啊。然而,当我翻开这本绿色封面的小书时,一下被吸引住了——   这绿色的山谷多么好,   有这么多红的花,绿的草,   还有满山的果树,   结着鸭梨、苹果和蜜桃。   这里还有一位小伙伴,   他整天在山谷里奔跑,   多少次我想见他一面,   只因山深林密找不到。   可是我唱山歌,   他也跟着唱山歌;   我吹口哨,   他也跟着吹口哨   他每天跟我学:   的歌,爽朗的笑;   我们一唱一和的声音,   整天在山谷里飘。   如果你想知道他的名字,   你就向群山问一句:   叫你“回声”好不好?   他准会答应一句——“好!”   多美的意境,多纯的童心啊!除了这首《回声》,我至今仍能记得的还有《林中的鸟声》《雨后》《卢沟桥的狮子》《走过高门楼》等,那首脍炙人口的《怎样做时间的主人》,我还在小学新年晚会上朗诵过。《在老师身边》谱写成歌曲后,当年的小学生们哪个没唱过?“自从踏进学校的门槛/我们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从一个爱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少年……”   这的诗句陶冶了我的情操,这难忘的歌声伴着我长大成人。我心中印上了一个神圣的名字——金波。        后来读了一本又一本的文学书籍,《回声》却真的像那山谷间的回声,绵绵不绝地刻录在我知识宝库的“内存”里。我的外甥上小学后,我郑重地把《回声》送给他;他考上大学后,又把这本书包上新书皮,传给了刚刚跨入小学校门的我的小侄儿……就这样,一本小书传了五十年,终于“失传”了——我怎么也找不到它了。晚辈们看我失落的样子,纷纷去书店买、去网上淘,可他们把一大摞金波先生的诗集抱给我时,却仍不见《回声》的踪影。   其实,几年前本有机会去拜见金波先生,那年是他70岁生日。我负责的日报副刊部通过了金波的选题,我思来想去,最终放弃了难得的采访机会。一是怕自己写不好这篇文章,愧对我的偶像也愧对读者;二是我的同事,也是作家、的彭俐,自告奋勇要去采写。原来,彭俐也是他的“粉丝”啊。那篇发了整版的大稿写得好棒啊,标题是《金波:70岁的童年》。在看彭俐的稿子时,我又一次被这位著名儿童文学大家的情怀深深打动。最后签发清样时,我注视着版面上老诗人慈祥的笑容,默默地向他致敬!              真是有缘。后来我得知《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歌曲,也是金波老师的原创,就向他约稿。稿子在作品版发出后,我给老诗人寄样报,附信中顺便提及我与《回声》这本诗集的渊源。不承想,几天后我竟收到了金波老师的邮件,急忙拆开一看,啊,一本绿色封面的诗集:《回声》!原来,老诗人把他保存至今唯一的一本样书,寄给了我。他在给我的中写道:“培禹,希望那本诗的小册子,带给你美好的童年记忆,并对我以后的作品给予指正。金波”。   我抑制着自己的激动给他回信:“金波老师您好!寄我的书收到了,望着《回声》,我竟激动了好一会儿。这是我人生文学的底色,一生享用的美的滋养。像我一样的受益者都会感谢您的!望您多多保重身体,晚年无比幸福!培禹”。             算来,金波先生今年已然82高寿了。刚刚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他在北京电台小雨姐姐主持的“书香伴我成长”阅读活动中,又为中小学生讲故事了。我多么希望,欢乐的孩子们都有一本好书伴自己成长啊!   金波先生的微笑,还是那么感染我。   金波先生晚年的“回声”,还是那么美。         戴荣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