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年三题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年味
过年最重要的是一个年味。 城里的人们抱怨说:腰包一天比一天鼓了,但这年过得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人们找也找不到记忆中的年味了。 像许多人一样,当年一步步向我们走近的时候,我们便携带大包小包的年货向乡村撤退。 我知道,年在乡村等着我们。 在乡村的集市上,在人们置办年货的挑挑拣拣中,在小孩、姑娘、媳妇试穿新衣的笑脸上,我看到了年的影子。 在农家洒扫厅除的忙碌中,我听到了年的脚步。 在各家各户案板与菜刀有节奏的碰撞声中,我看到了年粲然绽放的笑容。 一阵又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腾起的火光照亮了照壁上那斗大的“福”字。在众人的企盼中,年娉娉婷婷、袅袅娜娜地降临人间。 年俗
在晋南农村的街巷中穿行,大红的春联是最抢言的风景。“昨日忙碌今日消闲此规矩何人所定,先祭鬼神再敬祖宗这风俗哪辈传来?”这联中的疑问也许是个天问,因为我们谁也讲不清这与春节相伴而生的各种风俗的缘起。 北方过年的习俗大致差不多,都寄寓了新的一年祈福、祈寿、祈平安的心愿,但在细节上又有不同。记得小时候在菏泽农村过年有许多的规矩,比如,年三十晚上,院里要洒满芝麻秆,初一日出前不准倒洗脸水,刀和剪子也必须藏到床席底下,当时我和姐弟对这些规矩诚惶诚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嫁到山西后,丈夫一家对被我小时候奉为“天条”的规矩并不理会,他们做的功课是摆上供桌奉香敬神,在大门口挂柏树枝,在门窗上贴粉的、绿的、黄的纸条。 年俗是母亲手做的熏肉,它让年味醇厚而浓郁,真不知道什么年俗都没有的春节会是什么样子。 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