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夏,与古风同行(3)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再次踏上东行的路,真如老者所说,一路上,不同主题的壁画,不停绊往一行人的脚步:孔融让梨,芦衣顺母,老子谈易,啮指痛心,屈原投江……一起同往的有一位年轻的后生,看我们对着一幅幅画作不停的惊叹,便上前细细讲解,哪一段的主题是什么,哪一幅是谁的画作。又很惊讶,在我眼中,这个脸上挂着两块冻伤的男人,就是一个刚刚从地头做活归来的乡民,为什么他会如此这般细数主题,又这样熟悉作画者的习惯与画风。在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中,才知道,他参与了这条文化长廊的创建。看着他被高原的阳光晒得黑红的脸,目光里透着坚定,想,也许就是这些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已是支撑他改变家乡现状的动力。不禁向这个优秀的后生投去敬重的目光。
走下公路,再次走进一幅幅画作,轻抚落满尘埃的素墙,虽然,有些地方已淡去了鲜艳的色彩,却不觉得陈旧,指尖上依然对每一笔墨色有着温润的感触。可能,是被现代的时尚熏染的过于久了,面对这些散发着古风的传统文化,竟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越老旧的东西越有韵味,越古朴的文化越令人着迷,尤其,它被当作风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时,语言便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惟将画面定格在镜头里,待到闲时,慢慢赏析。
走下公路,再次走进一幅幅画作,轻抚落满尘埃的素墙,虽然,有些地方已淡去了鲜艳的色彩,却不觉得陈旧,指尖上依然对每一笔墨色有着温润的感触。可能,是被现代的时尚熏染的过于久了,面对这些散发着古风的传统文化,竟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越老旧的东西越有韵味,越古朴的文化越令人着迷,尤其,它被当作风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时,语言便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惟将画面定格在镜头里,待到闲时,慢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