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细雨不须归(2)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不仅仅是父亲,房族中的大人一般下午都不再参与上坟扫墓活动。他们都急急忙忙的从牛圈里拉出牛来,迫不及待的犁田去了。难得清明时节的这场及时雨,如果不抓紧犁田,只怕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其实,清明时节的雨水还是冰凉冰凉的,父辈多有风湿,只怕是拜清明的雨水所赐。
我们在山上扫墓,常会听到四周的田野里此起彼伏的犁田吆喝牛的声音,那声音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对牛大声呵斥的,也有对牛循循善诱的。那时的牛,在主人的眼里,就像是会听人话的孩子。要它往左就往左,要它往右就往右。而且父亲们说的都是侗话,我不知道这些牛是否听懂侗语,倘若是从客家里买了一头牛,拿到侗家来犁田,听了侗家人的训斥,是不是也会不知所措。或许牛学人语比我们当年学英语要容易得多?父亲吆喝牛的声音很特别,他总是把每一头牛都叫成我的外号,老远我就知道父亲是在哪山旮旯里犁田了。
不管雨下得有多大,在野外劳作的人都不会避雨,也不会归家。他们常常是一斗笠,一蓑衣,于斜风细雨中,于静默的野外劳作,于新喧的水田里耕耘。这样的场景,常让我想起了唐朝张志和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多么亲切而又有诗意的农村劳动场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