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先生(5)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吴晗先生的《谈读书》:设喻论证更有据,让我深受启迪。“首先是方法问题,劳动读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寻章摘句式的,读得很细,钻研每一段,以至每一句。甚至为了一个字,写多少万字的研究论文,其缺点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对所读书的主要观点、思想却忽略了。另一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这样读书的人,抓住了书里的主要东西,吸收了营养,丰富提高了自己。但是,不去作寻章摘句的工作。明朝人对两种方法作了很好的譬喻:说前一种人拥有了一屋子的钱,却缺少一根绳子把钱拴起来。后一种恰好相反,只有一根绳子,缺少拴钱的线。用现代的说法,这根绳子就是一条红线,这两种说法都有偏见。正确的方法是把两种统一起来,对个别的关键章节、词句要深入研究。同时也必须领会书的大意,也就是主要的观点和立场。既要有数量极多的线,也要有一条色彩鲜明的绳子,学而所用非常重要。
再读邱咏先生:《面对知识老化的挑战》
说理性议论证;“知识老化的问题就存在,但是老化的速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快。从医学而言,盖伦的心血潮流说统治了上千年,直到十七世纪才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所否定,而近代科学中概念的更新、深入替代,几乎像“走马灯”一样神速,以至地平线上刚升起的一盏智慧的明灯又在太空中出现了。真是群星闪烁,美不胜收。这就是半个世界内科学领域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