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遥远的流浪途,尝尽了途中的风雨露(8)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1966年“文革”爆发,高考是没戏了,学习还有什么意思呢?妈妈的一个英语老师不就是就被批斗的时候打死了嘛,“臭老九”还有好下场吗?读书的结果还不是被批、被批臭、然后再踩上一脚?何况,外祖父家在农村,回家也是务农,城市招工基本不可能,即便是招工,“地主崽子”也没戏。还是另谋生路吧。机会来了,黑龙江农垦总局(也就是着名的北大荒)到城市招知青,妈妈全班50多人,只有三个选择不去,其他全部下乡,有19人去了龙镇农场,34人去了九三分局的尖山农场,我妈妈就是这三十四分之一,当时她17岁。
上小学的时候,爸爸一给我讲串联的往事,我就特别感兴趣,因为可以免费旅游,而满天下跑正是我喜欢干的事情。我这时候总要问妈妈为什么不去串联。妈妈说:“我下乡的时候,串联还没开始呢,我下乡比你爸早,是你爸的前辈。”
很多人包括研究文革历史的人,都以为1968年才是第一批知青下乡。其实不是这样的,1968年之前就已经有知青陆陆续续下乡了,只不过1968年是大批下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当时都管68年下乡的知青叫“大茬子”,因为他们是第一批,我爸爸就是“大茬子”。我妈妈下乡是1966年,比1968年大规模知青下乡还要早两年,所以应该叫“老茬子”才对,其他的批次依次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