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父亲、母亲-十一个儿女的守护神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经历过中国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末生活的人,都知道解决温饱是绝大数家庭的首要任务,尤其在59、60、61年间,那是饥饿和死神轮番追逐的年分。可正是在这异常困难的日子里,作为两个都是农民的父母居然带着十一个儿女过着不错的生活,这就是我曾经的家。
细想起来,家,就是一个小社会,家,也需要经营,家长的理念是这个家庭经营好坏至关紧要的因素。我的父母何以使这样一个恰似幼儿园、消费者多、创造财富者少的家庭没有落在其他人家后面,反而过着有点儿“小康”味道的生活呢?我坚定地认为是得益于父母灵活而不落后的持家理念。
重养殖、重积肥钱、分{工分}兼得:
在我记忆中,我家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一直都养猪、养羊、养驴、养牛等。现在我们兄弟姐妹们回想起来就会说:“小时候最不愿意干的活就是野外割草、回家铡草”。因为不论刮风下雨、不论过年过节,都得去做这些烦心事。放学后,别的伙伴玩,我们得先完成割草任务,听我弟弟、妹妹们说,为了完成任务,都曾经干过将草虚虚的篷在篮子上,以示草多来糊弄大人的虚假事情,我自然也不例外。除此,还要拉土、拉沫子垫猪圈、垫驴棚或牛棚,似乎干这些活儿没有尽头。当我们实在不想再干时,父亲就会对带头的董事孩子讲干这些脏活累活的意义。大致意思为:家里没有壮劳力争工分,这么多人要吃饭、学又不能不上,养驴拉磨争麦麸可以养猪,驴、猪、草、土又可积肥,这样积肥得的分相当于两个壮劳动力所得的工分,同时养殖还可以卖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