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麦田(2)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因为是头年开的荒地,我家的麦子苗出的不齐,遇上碱大的地方,连着两三亩地不出苗也是常有的事,尽管这样,父母还是很用心的管理自家的麦子地。记得爸爸说过第一年没想着收成有多好,全力以赴的把碱压下去,过几年变成熟地就好了,当时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父母每次浇水都很累,近一百米宽的条田,埂子打了破,破了再打。浇水是父母的头等大事,几天几夜不回家是常事,简单的带上锅和一些米面,在地边上随便挖一个炉子,就那样凑活着煮点饭,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因为晚上没有休息的时间,实在瞌睡了就随便在哪躺一小会。
夏末是麦子成长最旺盛的季节,一地的麦子施肥过后长得肥绿肥绿的,一阵风刮过,就像一湖绿水。麦子由青变绿,再由浅绿变成深绿,最后渐渐发黄,我知道,麦子快成熟了,每次我都会趁父母不注意偷偷的拔一根悄悄的拿到树底下,拨开麦芒刺,一颗颗饱满的麦粒儿让我垂涎欲滴,多想它一下变成白白的大馒头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我家的麦子出苗不是很好,但收获的还是不错的,用妈妈的话说:“只要付出,回报总会有的。”那个时候的政策非常宽松,荒地三年免受任何费用,种的东西全部归职工自己所有,看着堆了整整一间屋子的麦子,我当时就一个想法,我家口粮有保障了,其实,我哪里知道,这些麦子是我和哥哥上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因为当时种棉花根本就拿不上钱,一是棉花价钱低,二是父母初来乍到技术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每年都会亏几千块进去,所以只有靠种麦子维持全家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