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桥上,那些老人,那些歌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这一生,生在杉乡林海,沟壑纵横之地,免不了爬山涉水。
生在嗜歌如酒的侗乡里,天生缺乏音乐细胞的我,活久了,听多了,也记得一些歌。如这样一首侗歌,至今仍会哼这么几句:山岭高高山有坳,走是难走跳难跳。妹若有情哥有意,你我同心来架桥。
杉乡林海山水之间,那些跨不过的河谷沟岭,一座座桥,就这样,用歌声架起来。最简单易为的,是一根独木桥;最普通实用的是一些木桥和石桥;而最精美的,则是风雨廊桥了。
在长江支流清水江最抒情的河段,横卧一座小城,乃锦绣画屏之地,名曰锦屏。
锦屏是一座秀美的袖珍县城。小城很小,小到人们都感觉不到它也算一座城。但这却是上苍赐予我等不善远游之人的蜗居宝地。历经千山万水跋涉久了的人们,一生寻找的,能留住脚步的,恐怕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说是一座城,不如说是一个镇。说是镇也许更为恰当些,何况小城所在之地,即名为三江镇也。三江镇之名,有人说得名于曾经在一江木材向东流的时代,镇内三个轮流“当江”即轮流坐庄的村寨:茅坪,王寨,卦治。但我不太相信这种说法,我宁愿相信孩子们的判断,因为他们的直觉往往是对的。我宁愿相信,三江之名源于三条江河在此相会,一为清水江,一为小江,一为亮江。这种简单的想法,更符合我对这个世界一惯的想象和思维逻辑。于是我就想,很久很久以前,也许是冰河时代,也许是寒武纪,在一个叫赤溪坪犁头嘴的地方,一个与嘴有关的地方,一个诗意的浪漫之地,清水江与小江,翻越无数大山后,终于走在了一起,牵手了,相爱了。他们日夜不停的歌声,感动了大地。于是,江之两岸,原本不毛之地,因歌声的滋养,长满了花草,还有高大的树木;树木老了,就变成了房子,房子的上空,云走云飞,日子飘香,炊烟袅袅,把江水的歌声,飘送到更远的远方。后来,又有人用歌声,在此处,架起了两座虹桥,一曰赤溪坪风雨桥,一曰清水江风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