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寒山寺(4)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
以为寒山寺的出名源于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其实,我以为寒山寺的出名应该归功于和合二僧,也就是寒山和拾得,这里有一个关于他们两个人的很美丽的故事。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寒山父母为他与邻村的姑娘定了一门亲事。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左右为难,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一天,他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看罢书信,拾得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深感对不起寒山,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经过千山万水,拾得在苏州城外找到了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