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秋天的吟咏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古人对秋天的吟咏,多有忧伤和思愁,这些忧愁,古人喜欢用诗句来表达。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在一个凄清的秋夜里,长安城被月光笼罩。可家家户户并不平静,都在捣衣。秋风起了,寒意逼人,何况边塞呢?此时此刻,家中的妻子更思念远征的丈夫,战争无休止呀,何时平定北虏,丈夫回家团聚。那种想念和企盼跃然眼前,情景交融,极具感染力。
友人间的思念同样真切,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武》:“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诗人以清秋登高眺望遥寄友人,抒发对朋友的思念,希望与朋友重阳节携酒登高,真挚感情尽在诗句间。
古人对故乡的思念也常付诸秋。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诗人在秋日赴长安的途中,于潼关驿楼小憩。从所见景象入笔,写驿楼附近的红叶在夕阳之中萧萧作响。诗人饮酒观景,但见空中残留的云向华山慢慢飘去,疏疏落落的雨点下在中条山上。山势绵延千里,远望之下,树色也越来越远,越来越幽暗;黄河之水滔滔东去,波涛之声也由近而远。明天就能到长安了,这时却更眷念昔日故乡的渔樵生活。无法名状的思乡之情从心中升起,令人回味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