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槐米飘香时(3)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那时候,山东乡下的农家院落、门前屋后都栽种着几株国槐,苍黑黝亮的树干上顶着几杆油绿挺拔得枝条,而在枝条的顶端则是一簇簇、一串串或绿或白的米粒大小累累的花簇,这就是大人和孩子都期盼的珍奇------槐米。在那时的农村,农民赖以换钱的物件除了鸡蛋、该交的公粮和应出的工分以外,剩下的寥寥无几,而槐米却是这些之外难得的珍奇。每当槐米花即将盛开的时候,走街串巷的小贩和村里供销社就都发出了收购槐米的通知:一斤晒干的槐米能够买几分、几角钱不等,但这些已足够孩子们上学的费用了。槐米花开,孩子们自然是最高兴的了,往往是屋前屋后、墙头篱笆,帮着大人们收拾采摘槐花;有利索的干脆自己爬上树用竹竿、镰刀在树枝头采摘槐花……;采摘完毕,就都忙着张罗地方、挑拣干净,晾晒槐米。那时候农家孩子往往是一边读书、一边放羊,另一边还要照顾翻晒着槐米;好像每家每户的学生娃都长成了一个小大人既干着自己的活儿,又同时兼顾着创收和生产。
通常,春寒过后,桃三杏四梨五六,那些被一个冬天压抑和冰封的各种花儿,都在春寒料峭过后,争前恐后、急不可待的盛开了;而后就都匆匆结了大大小小、青青皱皱的果子;再接着便是满街满巷、沟沟岔岔盛开着的刺槐花和梧桐花了;当杏儿、桃子熟透的时候,众多树木花儿开败的的时候,剩下的便是这默默无闻、独自盛开的国槐了。称之为国槐,那是有讲头的,在气候恶劣、风沙肆虐的中国北方,这种树是为数不多不畏严寒,适应北方干燥少水气候的树种之一;它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顽强,以至于在长江南北,你都可以随处可见它茁壮、顽强的生长在乡间、城市和原野之中。记得有一次我到北京出发,惊讶发现有几条街的两侧竟然都栽植着近百年、一搂多粗的几千、上万棵的老国槐,它们遮天蔽日、伟岸耸立地生长在祖国的首都,日日夜夜、风风雨雨守护着中国的心脏,堪称老祖宗留下的经典和珍奇;但更重要的是它全身都是宝,尤其花和种子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槐初生嫩芽,可炸熟水淘过食,亦可作饮代茶。或采槐子种畦中,采苗食之亦良;又曰:槐花味苦、色黄、气凉,阳明、厥阴血分药也。故所主之病,多属二经。”;《抱朴子》中云:“此物至补脑,早服之令人发不白而长生”;《名医别录》又云:“服之令脑满发不白而长生”。可见,国槐是大自然对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中一份不可或缺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