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人的火圈舞(2)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白马人的火圈舞,最早始于哪个年代,史料均无记载。但火圈舞,是白马人战斗的产物与结晶,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它是白马人的“军舞”、“军魂”,显示出一个民族精诚团结、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精神。《文县志》记载:“白马人性喜斗,刀剑不去身,遇急则结阵以待,喊声震山谷。”追溯白马人的历史,不难寻觅出火圈舞最早的雏形、演变过程和发展历史都与战争息息相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频繁的征战和迁徙,使白马人时常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因此刀剑不离身,以随时还击敌人。每当他们狩猎、与外村发生冲突、或去征战时,总要携带砍刀和弩箭,出发前对空鸣炮三声,全村集体口喊“噢喂”(它在白马口语中称“够扎”),表示对天发誓,同仇敌忾。“噢噢噢”的呐喊,在战争中还起到壮军威的作用。
白马人常以山头为营,并点燃篝火,以防袭击。白马人为消除疲劳瞌睡,以歌舞自娱,通宵达旦,这便是火圈舞最早的雏形。久而久之,经过不断发展演变,便形成了现在的火圈舞。火圈舞的唱词,也是说明其起源于战争的佐证,歌中这样唱道:“火儿不吹自己燃起来,青年不叫自己来。白马城是什么城?白马城是铁铸的城。守城就像守护家园,杀退敌人要齐心……”火圈舞中的“火”,象征“城池”、“白马山寨”,白马人通过手拉手、臂挽臂,表示护城的决心和信心。火圈舞,象征着白马人齐心协力、坚不可摧的团结精神和同仇敌忾、誓死抵御外族侵略的坚强意志。从火圈舞的唱词、动作等,不难发现火圈舞是白马人战前的演练、战斗的拼杀和战后的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