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鞭炮(2)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进入二十世纪,鞭炮便不被“文明”人接受了。民国时期开展的“新生活运动”,就禁放鞭炮,当时连春节都不准过,不放假,改过阳历年。这一来,做鞭炮生意的便倒了霉。汪曾祺小说《岁寒三友》中写道:“城里几家炮仗店统统关了张”,“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闼子门下了一把牛鼻子铁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用尽女儿卖身的钱后,“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新生活运动”终于随着民国的衰亡而终,国人又过上了春节,春节里鞭炮声又响彻华夏大地。
当然,鞭炮的弊端也是显见的:噪音、空气污染,特别是易造成火灾,有时还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而夺取人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许多城市纷纷立法禁放。群众虽然能在无声无息中过年睡个安稳觉,但没鞭炮的年没有了欢乐、热烈的气氛,使人索然无味,群众意见纷起,甚而有媒体说:“鞭炮是中华民族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原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也以一个市民的身份提议解禁,北京终于在禁放12年后又听到鞭炮声。为此,《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的文章《烟花爆竹的文化震撼》,其中写道:北京市宣布的“烟花爆竹禁放改限放”的规定,确实是一个顺应民意、体察民情、符合民心的规定;确实是一个尊重中华民族文化深厚根基和优良传统的规定。
爆竹一声除旧岁,梅花数点接新春。有鞭炮声的年才有年味,我醒来后回想,刚刚竟在爆炸声中睡了一觉。
当然,鞭炮的弊端也是显见的:噪音、空气污染,特别是易造成火灾,有时还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而夺取人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许多城市纷纷立法禁放。群众虽然能在无声无息中过年睡个安稳觉,但没鞭炮的年没有了欢乐、热烈的气氛,使人索然无味,群众意见纷起,甚而有媒体说:“鞭炮是中华民族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原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也以一个市民的身份提议解禁,北京终于在禁放12年后又听到鞭炮声。为此,《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的文章《烟花爆竹的文化震撼》,其中写道:北京市宣布的“烟花爆竹禁放改限放”的规定,确实是一个顺应民意、体察民情、符合民心的规定;确实是一个尊重中华民族文化深厚根基和优良传统的规定。
爆竹一声除旧岁,梅花数点接新春。有鞭炮声的年才有年味,我醒来后回想,刚刚竟在爆炸声中睡了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