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虎山行
2022-03-02 来源:文库网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莽汉传达给世人的错误的方法论,它绝不适合现实中的你我他。静观古今,有胆行虎山的,大致有三类人。
多勇少谋之徒。胸有仇恨,又咽不下一口气,逞起匹夫之勇。有则寓言,乌鸦衔回一片肉,停在树枝休息,狐狸觊觎,夸乌鸦歌声动听,要它唱一声。由于曾上过当,乌鸦闭嘴不松。狐狸转口骂它又丑又笨,乌鸦忍不住张口回骂,于是肉又掉进了狐狸的口中。知“狐”比“虎”还难斗,生气管什么用,直接飞走不就成了?
急功近利之流。王安石变法为民,措施过于心急,如青苗法,百姓良田歉收,可向地方政府借贷粮谷。可实施中官员随意提高利息,百姓苦不堪言。司马光提醒过新法必激化地方腐败,王安石盘算后,决定一搏,可行的话,岂不利民利国?捷径无妨,就怕虎山歧途,徒劳且负伤,民生更苦,变法以失败告终。
利欲熏心之辈。广为常见,多善谋者。入山惊虎,难免与虎斗,何以还敢虎山行?虎山有利之地矣,这才以身涉险。明末,扬州一富商在赌场大赢。是非之地,本该见好就收,却想再捞一笔。谁知泥足深陷,家底也赔上了,倒欠巨款遭扣押,妻子卖房才赎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