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是精神的契约(2)
2022-03-02 来源:文库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
芸芸众生的世界,其实就是两个人的世界。看似纷繁复杂的精神契约,也只是两个人的契约,丈量的是自己和外人的关系。这契约就像上帝给我们的一柄长勺,只有互相喂给,对方才能吃到食物;也是锋利的刻刀,只靠一种自我雕琢远远不够,还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最终完成生命本色的浮凸。善,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冷漠、奸诈、残忍、自私自利相对的一种品质,还是一种精神契约,它是自为的,没有谁强制你。
善就是感同身受,同情人之不幸,理解人之需要,给予恰当的帮助。善更多的是精神的补偿。善者,内心有光,周身有爱。对世间常怀恻隐之心,人生就不会轻浮;意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的重要性,就会产生自信、自尊的感受。
我想起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他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了一首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东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这正是背弃精神契约的最终结局。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这种契约的人是高贵的,懂得为冷漠付费的人是明智的。背弃精神契约的人,最终将被世界抛弃。
芸芸众生的世界,其实就是两个人的世界。看似纷繁复杂的精神契约,也只是两个人的契约,丈量的是自己和外人的关系。这契约就像上帝给我们的一柄长勺,只有互相喂给,对方才能吃到食物;也是锋利的刻刀,只靠一种自我雕琢远远不够,还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最终完成生命本色的浮凸。善,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冷漠、奸诈、残忍、自私自利相对的一种品质,还是一种精神契约,它是自为的,没有谁强制你。
善就是感同身受,同情人之不幸,理解人之需要,给予恰当的帮助。善更多的是精神的补偿。善者,内心有光,周身有爱。对世间常怀恻隐之心,人生就不会轻浮;意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的重要性,就会产生自信、自尊的感受。
我想起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他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了一首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东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这正是背弃精神契约的最终结局。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这种契约的人是高贵的,懂得为冷漠付费的人是明智的。背弃精神契约的人,最终将被世界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