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宵小匿迹的日子
2022-03-02 来源:文库网
由于气候各方面的原因,蚊蝇开始活跃起来。室内就嗡嗡嗡的,刚一睡熟,它们就来到头脸的周围盘旋,支起那根嗜血的黑色的尖尖的管子,寻找机会下口。
让人不胜其烦!
这些宵小之辈,古人早就痛斥过它们,宋朝陆游在《宿沱江弥勒院》诗中说:“蛙吹喧孤枕,蚊雷动四廊。”元人马致远在《青衫泪》中也写道:“对千里青山,两岸啼猿,愁的是三秋雁字,一夏蚊雷,二月芦烟。”
它们虽是宵小,但其聒噪,不亚惊雷。有些像硕鼠,虽是鼠辈,但动静蛮大,且危害不小,所以上了古代典籍,却是挨骂的对象。
这些宵小之辈,它们一度曾销声匿迹过的。气候对它们是严冬,环境于它们很不利。它们就龟缩在哪个破旧的墙洞,要不躲藏在肮脏的地缝,或者污浊的水沟,蚊子蝇孙们灰头土脸,不管是土蝇还是洋蚊,个个无精打采,甚至奄奄一息。他们也惧怕,也痛恨,但是它们无奈。但它们有极强的生命力(不然也不可能从远古走到今天,从典籍走到现实),苟延残喘着,伺机出来扰人清幽,吸人的血。这是它们的本性。吸了血,它就顺便传染疾病,什么黄热病,疟疾啦,乙型脑炎,登革热啦等等,都能顺嘴拈来,乐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