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吃在乡间(2)

2022-03-02 来源:文库网
小时候的河水清澈,水草丰腴,鱼也多。在石阶淘米、洗菜时,密密麻麻的“穿条头”、鰟鮍鱼翘着小嘴,啄米屑和菜叶吃。站在水中石阶洗脚,这些小东西先是惊得一哄而散,瞬间又若无其事转回,围着你的双脚转悠,啄你腿脚上被蚂蝗叮咬过的痂疤。这种时候,用细密的绷筛一舀,也可捞到那些小东西,自然也让你的餐桌多了一道菜肴。

吃在乡间


家乡沟渠纵横,遇上黄梅天或大雨天,鱼群进入沟渠、田间是常事。尤其是鲫鱼最活跃,喜欢在落差较大的沟河泻水处逆水腾跃,窜进沟渠。有黄瓣鲫鱼,有青瓣鲫鱼,进得沟渠又逐级潜跃进水田,且安下身来产下籽。于是被网兜或被围堵,终成盘中餐。沟渠田间穿条头、鰟鮍鱼也是常见之物,甚至冷不丁还会捉住一二条黑鱼,但那毕竟是少数。鲤鱼家乡人是不食的,北方人喜食,东北人特喜欢。
沟渠水田之鱼毕竟很有限,要多吃鱼还得到河里去捕捉。河里捕鱼用鱼叉的话,鱼叉有两种,一种是圆叉,一种是扁叉。用长柄鱼叉凿鱼,眼光要准,手脚要快,且巡梭河堤守株待兔颇需耐心,也费工夫,况且不一定就凿得准。故凿鱼的人少,用渔网捕鱼的人便多。也有人用渔网捕鱼,家乡的渔网大致有五类:牵网(大网)、扳网、丝网、夹网、撒网。丝网和撒网大多为渔民专业使用,配以木制扁舟。所以,农家一般多用扳网或夹网捕鱼。扳网用两根韧性好的竹杆搭成十字型,网四方如锅潭,绑网坠,网的四角用尼龙绳拴牢竹梢,在竹杆十字衔接处绑上一根长毛竹,系上麻绳捏在手中,毛竹杆粗头的一端置在岸边脚下作为支撑物,起网时用力拉绳索,将网扳出水面,遂叫扳网。网出水面就近后,用海兜捞取网中之鱼,放入脚边水中的竹篓或网兜。然后将扳网再放入河中,等待过往之鱼。家乡有谚云:“十网九网空,一网扑隆咚”。说的是扳鱼须耐心,不要因几网无鱼,便草草收场,其实,小时候家乡的河里鱼不少,不会十网九空,无非是捕到的鱼小一点,比如鲫鱼、穿条头、鰟鮍鱼每网总会有几条。青鱼、黑鱼、鳜鱼栖水深,一般难以捕到。塘鳢鱼(土步鱼,家乡称土婆鱼)、昂嗤鱼等则多沿河滩、台阶等浅水区,也不易捕到。倒是鳊鱼、白鱼、草鱼、鲢鱼这些过河客,一不小心便被网罗。比起扳网,夹网则是近岸打鱼。两根竹竿梢头扯着状如长条标语的网,往河中一抛,网坠拉着窄网迅速下沉至河底,持者用两手将两根竹杆,沿河滩水草辟里啪啦由外向内一阵急赶,然后将竹杆撑在腹部肚脐处,双手叉开握竿用力向上起网。由于动作迅速而连贯,起网也快,每每多有斩获。打完一网换一个地方,如法炮制。一些农家大多备有夹网,有事没事到河边转上一圈,夹上几网,亦吃亦卖。

吃在乡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