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掀开万盛的面纱(3)

2022-03-02 来源:文库网

掀开万盛的面纱


在“三元水岸”,有座距今150多年的桥叫三元桥。未建三元桥以前,孝子河上有座石拱桥叫平滩桥。1851年,万盛场富商邓九先卖地捐资,动员地方士绅集资修建了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桥面两边有石栏杆,栏杆尽头两端靠石梯处,各有一对石狮子相对望。桥身两面各有三个石凿圆圈,圈内分别刻有“三元桥”三个大字,桥名“三元”寓乐善好施之家的子弟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之意。1936年,修建川湘公路通过万盛场时,三元桥改建成了行车公路桥。1985年,区里又对三元桥进行了加宽、加固。如今,在茶余饭后,人们也常常聚集到桥上,一边看着清清的孝子河水,一边讲述着万盛场那古老的故事:在即将撤迁重建的万盛老街,有块记载清同治十一年万盛场发生的一桩影响颇大、历时一年的禁煤外运公案的“示碑”。该“示碑”不仅是研究万盛煤炭历史的重要文字资料,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有关煤炭生产销售的专业石碑。解放前,在万盛境内还建立有一个地下党支部,旧址也在老街一个观音殿内。观音殿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取名万寿宫初级小学堂。1948年2月,中共南川县委派陈志明(陈道中)在此建立了地下党支部。此外,这里还有一个骇人听闻的“万人冢”。史料记载,1862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由湖北转入四川攻打綦江。是年8月,南川县王知县带领团练到万盛场堵击。那天正好赶万盛场,因王知县事先没有派兵,便慌忙下令将万盛场的上、下栅门关闭,赶场的人来不及疏散,被关在场内。王知县令人准备了大量的石灰、开水候用。太平军一路无阻,直奔栅门前叫门,王知县一声令下,栅门上的团丁把石灰、开水向太平军倾泼下去,太平军的先头部队被烧得焦头烂额,激起了太平军的愤怒,攻破栅门,见人就杀。顷刻之间,几千人被活活杀死。遭此劫难后,人们把死尸收集起来,埋在现万盛印刷厂的土坡上,人称“万人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