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的原则是什么(6)
2022-03-02 来源:文库网
对于亲人、朋友、同事间的相处,忍让尤为重要。但也是要讲究原则和度的。忍让和宽容不是开矛盾之锁的万能钥匙。因为无度的忍让,不仅会降低自己的威信、人格、地位,也会把对方惯坏,而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同时也不利于对方的道德提高、性格优化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就是说,无度的忍让对于矛盾的解决、对自己、对同事(亲人、朋友)都不利。应注意,在你忍让时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你是大度,是在宽容他们。这样才能使“忍”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待敌人、坏人的忍让,有几种情况:一是自己力量太小太弱。二是欲擒故纵。三是为了感化良心未泯的敌人而化敌为友。但需要说明的是:1、尽管力量还很弱小,但若“忍”只有“一死”,就不要忍,因为不忍还有“活”的可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是在“忍”只有一死的情况下发生的。2、就是想化敌为友,也不是只有忍让,也可“以打求和”,“以斗争求团结”。重庆谈判时,面对敌人的一再挑衅,八路军发起了上党战役,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就是“以打求和”,“以斗争求团结”的典型例子。三国里的诸葛亮“七擒孟获”,也是很典型的例子。
对待敌人、坏人的忍让,有几种情况:一是自己力量太小太弱。二是欲擒故纵。三是为了感化良心未泯的敌人而化敌为友。但需要说明的是:1、尽管力量还很弱小,但若“忍”只有“一死”,就不要忍,因为不忍还有“活”的可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是在“忍”只有一死的情况下发生的。2、就是想化敌为友,也不是只有忍让,也可“以打求和”,“以斗争求团结”。重庆谈判时,面对敌人的一再挑衅,八路军发起了上党战役,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就是“以打求和”,“以斗争求团结”的典型例子。三国里的诸葛亮“七擒孟获”,也是很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