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冶金部直属高校的前世今生(4)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1914年,本溪县立师范讲习所创建。
1938年,本溪县立师范讲习所更名奉天省立本溪工科国民高等学校。
1946年,奉天省立本溪工科国民高等学校更名辽宁省立本溪工科职业学校。
1948年,辽宁省立本溪工科职业学校更名本溪煤铁公司立工业专门学校。
1949年,本溪煤铁公司立工业专门学校更名为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1952年,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本溪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本溪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本溪钢铁工业学校。
1956年,本溪业余钢铁学院创建。
1958年,本溪钢铁工业学校、本溪业余钢铁学院合并升格本溪钢铁工业学院。
1960年,本溪钢铁工业学院更名为本溪钢铁学院。
1963年,本溪钢铁学院改建本溪钢铁学校。
1970年,本溪钢铁学校更名为本溪钢铁公司钢铁学校。
1978年,本溪钢铁公司钢铁学校更名为本溪钢铁学校。
1985年,本溪钢铁学校升格为本溪冶金专科学校。
1992年,本溪冶金专科学校更名为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1995年,本溪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本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辽宁科技学院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8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承担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7项,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19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其中一等奖5项。
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今长春工程学院)
1952年8月,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创建,隶属于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11月改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
1953年9月,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
1955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
1956年7月,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冶金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58年10月,冶金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
1963年5月,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学校。
1969年5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隶属于吉林省冶金局。 [6]
1978年6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85年1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
1992年4月,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地质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5月,长春地质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沈阳大学)
学校创建于1949年4月, 由原东北工业部接收的省立沈阳第一工科职业学校,省立第二工科职业学校和东北高级职业学校合并而成,校名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沈阳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其中一工校成立于1906年,最初校名为奉天实业学堂;二工校成立于1922年;东北高职成立于1948年。在这3 所学校的基础上,经过调整,学校于同年9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当时设有机械、应用化学、土木、冶金、会计5个科,共14个班591名学生。在这之后,经过几年的学科调整,学校逐渐从多科性的工业学校转变为单一的以金属切削、铸造、焊接、热处理、锻压5 个专业为主的单一机械类中专学校。学校校名也分别于1952年4月、1953年5月、1956年,先后更改为工业部沈阳工业技术学校、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沈阳机械工业学校、冶金工业部沈阳冶金机械工业学校。
1958年12月, 学校升格为专科, 定名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1963年6月专科停办,重办中专,定名沈阳冶金机械学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1972 年学校恢复招生,并划归沈阳市冶金局领导。1973年划归辽宁省冶金局领导。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为普通高等学校,校名仍为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归属冶金工业部领导。1992年经冶金部同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38年,本溪县立师范讲习所更名奉天省立本溪工科国民高等学校。
1946年,奉天省立本溪工科国民高等学校更名辽宁省立本溪工科职业学校。
1948年,辽宁省立本溪工科职业学校更名本溪煤铁公司立工业专门学校。
1949年,本溪煤铁公司立工业专门学校更名为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1952年,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本溪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本溪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本溪钢铁工业学校。
1956年,本溪业余钢铁学院创建。
1958年,本溪钢铁工业学校、本溪业余钢铁学院合并升格本溪钢铁工业学院。
1960年,本溪钢铁工业学院更名为本溪钢铁学院。
1963年,本溪钢铁学院改建本溪钢铁学校。
1970年,本溪钢铁学校更名为本溪钢铁公司钢铁学校。
1978年,本溪钢铁公司钢铁学校更名为本溪钢铁学校。
1985年,本溪钢铁学校升格为本溪冶金专科学校。
1992年,本溪冶金专科学校更名为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1995年,本溪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本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辽宁科技学院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8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承担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7项,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19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其中一等奖5项。
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今长春工程学院)
1952年8月,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创建,隶属于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11月改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
1953年9月,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
1955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
1956年7月,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冶金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58年10月,冶金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
1963年5月,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学校。
1969年5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隶属于吉林省冶金局。 [6]
1978年6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85年1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
1992年4月,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地质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5月,长春地质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沈阳大学)
学校创建于1949年4月, 由原东北工业部接收的省立沈阳第一工科职业学校,省立第二工科职业学校和东北高级职业学校合并而成,校名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沈阳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其中一工校成立于1906年,最初校名为奉天实业学堂;二工校成立于1922年;东北高职成立于1948年。在这3 所学校的基础上,经过调整,学校于同年9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当时设有机械、应用化学、土木、冶金、会计5个科,共14个班591名学生。在这之后,经过几年的学科调整,学校逐渐从多科性的工业学校转变为单一的以金属切削、铸造、焊接、热处理、锻压5 个专业为主的单一机械类中专学校。学校校名也分别于1952年4月、1953年5月、1956年,先后更改为工业部沈阳工业技术学校、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沈阳机械工业学校、冶金工业部沈阳冶金机械工业学校。
1958年12月, 学校升格为专科, 定名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1963年6月专科停办,重办中专,定名沈阳冶金机械学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1972 年学校恢复招生,并划归沈阳市冶金局领导。1973年划归辽宁省冶金局领导。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为普通高等学校,校名仍为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归属冶金工业部领导。1992年经冶金部同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