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资治通鉴 识人术 5个方法教你看清一个人(5)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穷困时注意他有所不为的操守
当一个人穷困潦倒时,你要看他做事时能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看这个人做事有没有自己坚守的东西和底线。
东晋后期有位大诗人、文学家陶渊明。
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一片黑暗。陶渊明本性淡泊名利,在自己家境贫寒,经济压力较大时,仍然坚持努力读书学习。他先天下之忧而忧,有着非常宏大的志向,心怀苍生。
后来他在朝中担任了一些官职,由于他看到官场上的恶劣作风,实在不能苟同,于是在不久后,便辞官回家了,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时,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到任第81天的时候,无意间碰到了被派遣的督邮来检查公务。这名督邮名叫刘云,他在官场上是出了名的贪婪、凶狠,每年都会做两次巡视,其实他是想假借巡视之名向各个辖区索要贿赂,每次他都能得逞。如果遇到不配合他的的官员,他便会栽赃陷害。

资治通鉴 识人术 5个方法教你看清一个人


县吏对陶渊明说:““当束带迎之。”意思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敬地去迎接督邮。
可陶渊明却感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就是我怎么能为了当县令拿的这五斗俸禄,就低声下气的去贿赂这些小人呢。
说完,陶渊明便辞官,扬袖而去。此后他便与妻子一起过上了淡泊的田园生活。
后来,江州的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去拜访,给他送去米和肉,但他坚决不收。之后朝廷也曾召他回去任职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以陶渊明的才华,他本可以过的锦衣玉食,享受荣华富贵,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使自己过得穷困落魄,也不曾失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和底线,不仅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学作品,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
所以,当一个人穷困落魄时,你要看他有所不为的操守。因为这个时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

资治通鉴 识人术 5个方法教你看清一个人


贫贱时注意他不随便谋取的姿态
自唐•元结《述居》中有句名言:“知贫贱不可苟免,富贵不可苟取。”
意思是:做人要正直,不正当的富贵送上门也不能取,更不能使用不正当、不光明的手段去猎取。
但这并不是说人就该安于贫贱,不知进取。
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他2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家中非常贫困,后来他的母亲带着他改嫁了。
后来范仲淹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感动的哭着辞别了母亲,踏上了求学之路。
在求学期间,范仲淹非常勤俭,每天只吃粥和咸菜,后来他的同学给他送到钱财进行资助,他断然拒绝了。后来这位同学又给他送来了丰盛的餐食,这次他接受了。
过了几天,这位同学又过来找他,发现前几天自己送给范仲淹的那些丰盛的餐食被放在墙角,都已经发霉了。
于是他便问范仲淹,为什么没有吃。范仲淹回复他:“如果我吃了,我怕自己以后再也吃不下去粥和咸菜了。”
范仲淹在自己贫困艰难的时候仍然不随便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更不为这些东西所动,足以见他的品质。
后来的范仲淹不仅政绩卓著,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也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北宋一代名臣。

资治通鉴 识人术 5个方法教你看清一个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