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时期受奴化教育痛苦经历(6)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数学系毕业,在日留学五年,回国当一名中学数学
教师,1945年3月,他给学生上代数课,讲着讲着
就讲起日本的情况。他说他在日本留学时参加了一个留学生组织的反战小组,根据他们小组掌握的日本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材料和对欧洲战场太平
洋战场的情况的综合分析,日本鬼子用不上半年就灭亡了。他说,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有事实根据的,
他连说几次“快啦、快啦”“日本话不学,在待半
年用不着”说完,他指着教室墙上贴着“守口如瓶,
防间谍”的标语说“守口如瓶,严防问课”连说
了好几遍,说完哈哈大笑。他预测的很准,果然不
到半年日寇就垮台了。他是留日学生,精通日语,
学生跟他说日语,他说,别跟我说那个“驴子话”,
骂学生是奴才。石老师爱国反日思想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道学校进步教师,利用日伪讲台,向学生进
行爱国教育,进行反满抗日教育,日寇杀人不眨眼
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
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知识分子高尚节操和大无畏
的牺牲精神,时过七十多年,回忆起这些老师对日
寇斗争的事迹,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外县考入伪师道读书的大都食宿在学校,回忆
起这段生活真是饥寒交迫胜囚徒,吃住条件似牛
马。在日伪时期,农民种的粮食几乎全交了“出荷
粮”支援“圣战”去了,老百姓吃糠咽菜、食不果
腹、衣不蔽体。农民种水稻,但不准吃大米,吃大
米是“经济犯”,我家兴安村有一家日伪翻粮时翻
出一碗剩大米饭,证明这家吃过大米,家长被宪兵
带到富锦,判了一年徒期。穿的更缺,东北不产棉花,交“出荷粮”换回几尺布,连做裤衩都不够,
老百姓没有衣穿,用洋灰袋子纸遮体,十三四的女
孩光着腚出不去屋。1941年以前,中学生伙食还将
就,一天能吃上一顿高粱米或苞米茬子干饭,太平
洋战争爆发以后,老百姓交的“出荷粮”都运到日
本本土和南洋群岛支援“圣战”了,没粮吃,日伪
规定给中学生配给玉米面和橡子面,早晨喝橡子面
玉米面粥,午间每人一个橡子面加少量玉米面蒸的
窝头,很难下咽。学校规定:吃饭前得先向东南和
西南皇宫和帝宫方向遥拜,然后闭上眼睛向日本阵
亡烈士默祷,然后用日语背《国民训》,最后还得
说一句“蒙受皇恩赏赐”才能吃。日伪学校学日本
军国主义那一套,讲阶级服从。低年级见高年级学
生要敬礼,高年级学生可以随便打骂低年级学生,
当你闭目默祷时,你眼前的窝头已被高年级学生拿
去了,你不敢往回要,要就挨打,只好忍气吞声饿
顿。吃什么菜呢?用野菜熬汤,没有一点油,后
来食盐缺,连盐都不放白水煮。有的住宿生从家里
拿的大酱,咸菜大家抢着吃,由于长期吃不着油盐,
很多同学得了便秘,浮肿病,由于营养极缺,有的
同学上体育课晕倒在操场上,同学们说,这哪里是
当学生,分明是囚徒。学校附近有家煎饼铺,据说
与伪宪兵队某某有亲属关系,生意兴隆,有钱人家的学生偷着出去买几张煎饼吃,算是过年了
再看看学生住的条件。佳木斯师道学校招收省
辖12个县的学生,80%是住宿生。学校在操场北
部建起六栋两层小红楼,很矮,楼梯是能搬动的木
梯子,用木板铺的筒子铺,铺上草,学生就在草上
睡。每栋宿舍都起个名,有的是根据《论语》上的
话起的,如“三省寮”、“三益寮”、“三友寮”
等,有的从日伪宣传口号中拿出一个词,如“一德
寮”、“一心寮”等,充满殖民地味道。我被分配
到“一心寮”二楼,夏季,室内阴暗潮湿,臭虫,
跳骚到处都是,咬的满身红肿,睡不着觉。冬季,
就更难过了。日伪时期,煤炭属于战略物质,那时
鹤岗,滴道(鸡西)煤矿产的煤都运到日本去了,
禁止民用。三九天,零下40度严寒,宿舍内不生
炉子,像个水窖,将水泼到床板上,转眼就冻成冰,
学生在床上打出溜滑,晚间,学生盖两床被,盖得
严严实实的,蒙上头,一会儿哈气在背上枕上结成
冰,冻得浑身打哆嗦,没有办法,几个同学互相拥
抱,用体温取暖。舍监老师看到学生快要冻成冰棍
了,把学生叫起来来到室外跑步驱寒。日伪时期,
学生上学不仅受奴化教育,在生活上不把中国人当
人,挨饿受冻,苦不堪言,与现在中学生食宿条件
比,真有霄壤之别,同学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日寇发动大东亚“圣战”,因战争的需要抓劳
工,修国防工事、修机场、修铁路、修矿山…
教师,1945年3月,他给学生上代数课,讲着讲着
就讲起日本的情况。他说他在日本留学时参加了一个留学生组织的反战小组,根据他们小组掌握的日本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材料和对欧洲战场太平
洋战场的情况的综合分析,日本鬼子用不上半年就灭亡了。他说,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有事实根据的,
他连说几次“快啦、快啦”“日本话不学,在待半
年用不着”说完,他指着教室墙上贴着“守口如瓶,
防间谍”的标语说“守口如瓶,严防问课”连说
了好几遍,说完哈哈大笑。他预测的很准,果然不
到半年日寇就垮台了。他是留日学生,精通日语,
学生跟他说日语,他说,别跟我说那个“驴子话”,
骂学生是奴才。石老师爱国反日思想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道学校进步教师,利用日伪讲台,向学生进
行爱国教育,进行反满抗日教育,日寇杀人不眨眼
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
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知识分子高尚节操和大无畏
的牺牲精神,时过七十多年,回忆起这些老师对日
寇斗争的事迹,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外县考入伪师道读书的大都食宿在学校,回忆
起这段生活真是饥寒交迫胜囚徒,吃住条件似牛
马。在日伪时期,农民种的粮食几乎全交了“出荷
粮”支援“圣战”去了,老百姓吃糠咽菜、食不果
腹、衣不蔽体。农民种水稻,但不准吃大米,吃大
米是“经济犯”,我家兴安村有一家日伪翻粮时翻
出一碗剩大米饭,证明这家吃过大米,家长被宪兵
带到富锦,判了一年徒期。穿的更缺,东北不产棉花,交“出荷粮”换回几尺布,连做裤衩都不够,
老百姓没有衣穿,用洋灰袋子纸遮体,十三四的女
孩光着腚出不去屋。1941年以前,中学生伙食还将
就,一天能吃上一顿高粱米或苞米茬子干饭,太平
洋战争爆发以后,老百姓交的“出荷粮”都运到日
本本土和南洋群岛支援“圣战”了,没粮吃,日伪
规定给中学生配给玉米面和橡子面,早晨喝橡子面
玉米面粥,午间每人一个橡子面加少量玉米面蒸的
窝头,很难下咽。学校规定:吃饭前得先向东南和
西南皇宫和帝宫方向遥拜,然后闭上眼睛向日本阵
亡烈士默祷,然后用日语背《国民训》,最后还得
说一句“蒙受皇恩赏赐”才能吃。日伪学校学日本
军国主义那一套,讲阶级服从。低年级见高年级学
生要敬礼,高年级学生可以随便打骂低年级学生,
当你闭目默祷时,你眼前的窝头已被高年级学生拿
去了,你不敢往回要,要就挨打,只好忍气吞声饿
顿。吃什么菜呢?用野菜熬汤,没有一点油,后
来食盐缺,连盐都不放白水煮。有的住宿生从家里
拿的大酱,咸菜大家抢着吃,由于长期吃不着油盐,
很多同学得了便秘,浮肿病,由于营养极缺,有的
同学上体育课晕倒在操场上,同学们说,这哪里是
当学生,分明是囚徒。学校附近有家煎饼铺,据说
与伪宪兵队某某有亲属关系,生意兴隆,有钱人家的学生偷着出去买几张煎饼吃,算是过年了
再看看学生住的条件。佳木斯师道学校招收省
辖12个县的学生,80%是住宿生。学校在操场北
部建起六栋两层小红楼,很矮,楼梯是能搬动的木
梯子,用木板铺的筒子铺,铺上草,学生就在草上
睡。每栋宿舍都起个名,有的是根据《论语》上的
话起的,如“三省寮”、“三益寮”、“三友寮”
等,有的从日伪宣传口号中拿出一个词,如“一德
寮”、“一心寮”等,充满殖民地味道。我被分配
到“一心寮”二楼,夏季,室内阴暗潮湿,臭虫,
跳骚到处都是,咬的满身红肿,睡不着觉。冬季,
就更难过了。日伪时期,煤炭属于战略物质,那时
鹤岗,滴道(鸡西)煤矿产的煤都运到日本去了,
禁止民用。三九天,零下40度严寒,宿舍内不生
炉子,像个水窖,将水泼到床板上,转眼就冻成冰,
学生在床上打出溜滑,晚间,学生盖两床被,盖得
严严实实的,蒙上头,一会儿哈气在背上枕上结成
冰,冻得浑身打哆嗦,没有办法,几个同学互相拥
抱,用体温取暖。舍监老师看到学生快要冻成冰棍
了,把学生叫起来来到室外跑步驱寒。日伪时期,
学生上学不仅受奴化教育,在生活上不把中国人当
人,挨饿受冻,苦不堪言,与现在中学生食宿条件
比,真有霄壤之别,同学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日寇发动大东亚“圣战”,因战争的需要抓劳
工,修国防工事、修机场、修铁路、修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