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日伪时期受奴化教育痛苦经历(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爱国的种子,事过70多年追忆此事仍叹服不已。
1941年,我初小毕业,当时五区三排村只能办
初小,念优级必须到外地去念,去集贤镇、悦来镇、
佳木斯念,那时我的叔伯哥哥在三江省公署当雇
员,奔他去有个照顾。佳木斯是伪三江省会城市,
有二三十万人口,市内只有两所国民优级学校,
所叫兴亚,在现在一小的位置,一所叫协和在佳西,
离铁路很近,这两所学校的名字就充满了殖民地味
道。协和管理较严,质量较高,我和一位堂兄通过
考试进了协和。协和的校舍是新建不久的红砖拐把子平房,我被分到优级一年一班。协和有700名
学生,80%是官僚地主子弟,市民和农民子弟很少。
教师有三分之一是日本人,校长叫关正次,早稻田
大学毕业,陆军少佐退役,个子很矮,留着银丹胡,
说话口气生硬,大嗓门,满脸凶气,手里在提着
根藤子教鞭,各处转悠,看谁不顺眼就打谁,学生都怕他。
学校开设满语、日语、算术:建国精神。体育
图画等六门课。教日语的教师是日本人,日语课上
要求学生一律说日语,说满语轻则罚站,重则扇嘴
巴、下跪,通着学生学日语。每天日语课都有十几
名学生受罚挨打,有一次全班学生用日语背《国民
训》,没背下来,樂体罚跪。每周两节建国精神课,
主要讲日本天照大神、神武天皇,明治维新等日本
历史,还讲日满同文同种,日满亲善,一德一心,
共存共荣,建设王道乐土,大东亚人荣圈等。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与美英交战,建国精神课
增加了反对美英的教育内容,我记得学校曾向学生
印发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教唱伪满歌星李香兰
唱的“卖糖歌”,强化反对英美的教育。1942年日
军占领了新加坡,改名为“昭南岛”,学校举行游
行庆祝,南洋群岛出产橡胶,日寇掠夺大量橡胶
其中有胶鞋,国民优级生每班5双,抓阉发给,我
有幸到一贾,在操场上举行犬放仪式,唱本国
歌,向皇宫遥拜,感谢天皇,向阵亡将士默祷,然
后由校长发鞋,我看到鞋上印着陈嘉庚的名字。以
后得知陈嘉庚是南洋著名爱国侨领。
学校各项活动都渗透着强烈的殖民教育彩色。
每天举行“朝会”要升鬼子的膏药旗和伪满五族共和旗,用日语唱日本国歌《君之代》和伪满国歌,
学生要向东南,日本东京皇宫方向,给日本天皇敬
礼,深弯腰90度,三鞠躬,即所谓“宫城遥拜”,
然后再向西南满洲国首都新京(现长春)帝宫方向
给皇帝康德敬礼,也是深弯腰90度,三鞠躬,即
所谓“帝宫遥拜”。如果有哪一个学生遥拜时嘻皮
笑脸,弯腰度数不够,就犯了“大不敬”之罪,要
受到罚跪或同学互打“协和嘴巴”的惩罰。遥拜完
了,先用日语然后用满语背诵《国民训》(溥仪对
国民的训词)每年3月1日是溥仪即位的日子,这
一天叫“天长节”,要背诵溥仪颁发的《即位诏书》
五月二日是薄仪访日回銮后颁发的《回銮训民诏
书》的目了,这两天学生要用日满语背诵这两个诏
书,校长把诏书举过头顶,领着学生一句一句地背
如果不会用日语背或精神溜号,口型不对,那可就
惨了,老师安排两个学生一组对面站立,互打嘴巴,
一边打一边查数,打够数向老师报告,我转入协和
第一年“天长节”因不会背《即位诏书》,就受到
这样的惩罚。在协和读了二年书,有两件事仍留在
记忆里。1943年5月的一天,学校开进几台日军军
车,由日系教师带领学生上车,不许问车开向哪里,
车开到佳木斯东南岗一个小山坡前停下,学生爬上
山,看到有一个10多米高砖塔,上写“忠灵塔”三个字,是存放日军阵亡士兵骨灰的地方。学生要
把塔内装日军骨灰的木箱,搬到500多米公路旁。
先举行默祷仪式,向骨灰默祷三分钟,行90度鞠
躬礼,然后两个学生抬一个木箱装在汽车上运到火
车站,再运回日本。骨灰盒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木箱上写着死者姓名,年龄,籍贯、阵亡时间、阵
亡地,年龄最小的才15岁,日本统治者胁迫青少
年,背景离乡来满洲参加“圣战”葬身于满洲。搬
灵完毕,日系教师讲了一通日本武士道精神,宣扬
日本大和民族为国献身精神,号召满洲学生向日本
军人学习。第二天,有一位懂日语的满系教师说,
你们知道昨天为什么让你们去搬灵吗?学生说“不
知道”他说,佳木斯有日本中小学,为什么不让日
本学生去搬?因为日军尸骨是从战场上捡回来的,
猜你喜欢